程春红
【摘要】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受检前24 h内均无高脂饮食,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别放入两个肝素抗凝试剂管中,其中一个试管中的血液标本采用溶血处理,作为溶血组(n=120),另一个试管中的血液标本不经溶血处理,作为对照组(n=120),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生化指标,比较两组生化指标的测定值。结果:溶血组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钾、白蛋白、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血液标本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标本测定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血液标本测定值钠与葡萄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液标本测定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血液标本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校正方法以改善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溶血; 生化; 检验; 校正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067-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35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于血液标本在采集、送检、分离与检验期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红细胞破裂,红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浆或血清中,导致血浆或血清转变成红色[1]。相关研究证实,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
1月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18~80岁,平均(47.11±10.3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受检前24 h内均无高脂饮食,清晨空腹采用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分别放入两个肝素抗凝试剂管中,各3 ml,其中一个试管中的血液标本采用溶血处理(采用竹签捣碎后以3000 r/min离心操作5 min制成溶血血液标本),作为溶血组(n=120),另一个试管中的血液标本不经溶血处理,作为对照组(n=120),采用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测两个试管血液中的各项生化指标,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钾、钠、白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与直接胆红素等,其中葡萄糖、钾、直接胆红素、总蛋白与白蛋白试剂盒均由美国Beckman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其余试剂盒由上海科华提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间各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數±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溶血组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钾、白蛋白、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血液标本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标本测定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血液标本测定值钠与葡萄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液标本测定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血液标本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检验操作期间,溶血现象是常见的问题,也是目前血液生活检验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血红蛋白对蛋白质分析造成影响与干扰,大量Hb释放进入血浆中导致部分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显著增加。(2)血红素颜色对比色分析造成影响与干扰。(3)红细胞中的生化成分对血液标本中的生化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3-4]。因此,溶血现象导致血液标本的异常改变,最终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与干扰。临床实践操作中,溶血现象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不同生化检验指标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与干扰。
本研究纳入的健康体检者120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标本,分别放入两个肝素抗凝试剂管中,一个血液标本采用溶血处理,一个血液标本未采用溶血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两个试管血液中的各项生化指标,主要包括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钾、钠、白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与直接胆红素等,结果显示,溶血血液标本中的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钾、白蛋白、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测定值明显高于未溶血处理的血液标本测定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红细胞中的生化成分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其中红细胞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是血浆该物质浓度的10倍,谷丙转氨酶浓度是血浆该物质浓度的7倍,钾离子浓度是血浆该物质浓度的23倍,肌酸激酶浓度是血浆该物质浓度的69倍[5]。因此,溶血现象出血后导致部分生化成分浓度显著增高。同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溶血血液标本钠与葡萄糖测定值均明显低于未溶血处理的血液标本测定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红细胞中存在一部分浓度极低生化成分或根本不存在的生化成分,当红细胞内液体随着溶血进入血浆中,导致血浆体积增加,从而稀释血浆,造成生化指标测定值明显降低[6]。其次,溶血与未溶血处理的血液标本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罗祖军等[7]研究结果相一致。
随着医疗技术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改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与应用,并通过样本空间、双波长、双试剂、生化检验结果分析标准化、生化检验前标本质量评估等因素降低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校正溶血对生化检验导致的误差,改善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8]。其中校正方法包括严格规范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分离、保存与检验,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专业素质与操作技能。临床操作规范可充分避免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的影响。因此,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采用积极干预措施以提高生化检验准确性,从而为临床疾病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提高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校正方法以改善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周涛.溶血血液标本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分析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4):142-143.
[2]李建梅.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的生化检验结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6):761-762.
[3]王建宇.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3):206.
[4]谢跃.标本溶血对18项常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1):33-35.
[5]孙凤英.探索血清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4.
[6]蒙勤.浅析78例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药物与人,2015,28(1):223-224.
[7]罗祖军,邹德学,王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2):2879-2880.
[8]乔辉.160例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回顾性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4,1(5):128-129.
(收稿日期:201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