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被称为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十年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近30年来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战争问题的研究也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尤其是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
【关键词】共产国际;土地革命;六大;左倾;统一战线
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之间存在长达24年的关系,共产国际与中国土地革命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的重点,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着众多观点,本文试就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近三十年的研究状况做一个简单的整理,仅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顾全大局,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我们党不谈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风气使学术界开始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评价,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战争关系的问题也是其中讨论的一部分。共产国际对土地革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六大,三次左倾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
近三十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1927-193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述评》等,这些学者在他们的文章中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影响都做出了独到的见解,不仅对共产国际的正确影响予以肯定,而且不再对共产国际的错误避而不谈。
二、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1、关于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功过问题
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但总的来说是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廖盖隆指出这个时期可以分为前八年(1927年7月至1935年7月)和后两年(1935年7月至1937年7月)两个阶段,前八年,共产国际的指导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消极的,后两年起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就两个阶段而言,前一阶段共产国际对中国土地革命给予支持,帮助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同时帮助中共六大制定了基本正确的路线。这一阶段有四个错误:第一,帮助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的时候犯了“左”倾错误;第二,共产国际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第三时期”的理论妨碍了中共六大正确路线的贯彻;第三,三次“左”倾错误的发生;第四,妨碍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延缓了中国党内正确路线克服错误路线的进程。在后一阶段,共产国际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启发和帮助,同时减少了对各国党内事务的干涉,有助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领导革命。但这一阶段共产国际和苏联对西安事变做出了错误判断,把中国抗日的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
2、共产国际与六大
中共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在莫斯科召开的一次会议。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以后的发表的文章中对于共产国际指导六大的缺点错误方面则很少涉及,近年来随着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全面的探讨共产国际指导中共六大的正确和错误方面。关于对六大的评价,近年来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種意见是强调六大的错误的方面,朱玲、张先智认为六大没有能完善地解决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次、第三次左的错误是六大错误方面的恶性发展。王新生认为“斯大林、布哈林关于中国革命理论的缺陷,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六大后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重要原因”。刘晶芳认为“共产国际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中,虽然再次肯定了红军和根据地,但并没有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无论是共产国际领导人的谈话、报告,还是六大代表的发言,都还是主张城市中心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对六大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任务做了基本正确的分析:第一,确定了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了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指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在两个高潮之间,指出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第三,正确指出当时党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第四,进行了两条战线的斗争,特别指出了党内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脱离群众的冒动主义,军事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尹成认为“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直接帮助下,中共六大确立了中国革命的路线和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
3、共产国际与三次“左”倾错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连续犯了三次“左”倾错误(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学术界普遍认为三次“左”倾错误与共产国际有着重要的关系。罗明纳兹的不断革命论混淆了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区别,成为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理论和实践的根源。“第三时期”这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尖锐矛盾形成了“新的革命高潮”和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理论,为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替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制造了理论依据。万建强认为三次“左”倾错误与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的“左”的错误指导有关,特别是第三次“左”倾错误可以说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干预下形成的,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张春慧认为罗明纳兹关于我们应该很坚决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残余和反对资产阶级的这种错误分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党制定斗争策略方针的主要依据,成为中共犯左倾错误的理论根源之一。周新华认为“与前两次不同的是王明的上台完全是共产国际一手经办的,有了共产国际这个强大的靠山,王明在中共党内组织了左倾宗派主义领导集团,并又通过两个步骤夺取了党和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白冶钢也曾提到1927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国现状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主要是接受了罗米那兹的思想,是瞿秋白‘左倾错误的标志。”
4、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确定的,还是由共产国际帮助制定的,共产国际在制定这一策略方针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近年来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日益活跃,并有不同意见的争论。
一种意见认为,这一政策方针主要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独立制定的。杨云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政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论1937至1943年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向青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孙武霞在其编著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纲》中都持此观点。
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策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制定的,但制定的过程中共产国际起了很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产生了直接影响,这种观点是多数研究者支持的观点。王廷科认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不仅在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过程中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影响,而且在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具體政策的变化中也接受了关产国际的指导和影响。”并且多数学者指出共产国际在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上有利也有弊。
共产国际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有积极影响,共产国际“七大”促成中共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推动中共由“反蒋抗日”向“通蒋抗日”、“联蒋抗日”方针的转变,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共产国际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不顾中国实际过早地要求中共放弃“反蒋”方针,急于促成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甚至片面强调“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孙艺指出“这一时期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大多偏重于强调与蒋介石的合作,而忽视了蒋反共的一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西安事件的和平解决,学者们一致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转折点,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很多学者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中共独立自主做出的,但参考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意见。比如李维民提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表态,对于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和平解决的方针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待西安事变及其蒋介石的处理上,虽然共产国际和中共都主张采用和平解决方法,但实质上两者主旨和策略重心有很大区别,常黎峰认为共产国际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是早已拟定在胸的“联蒋抗日”方针的体现和延续,而中共持与国际相反态度认为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乃顺乎民心的正义之举,为促成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创造了契机。
三、研究展望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研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展望,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研究这一问题,必须解放思想,面向事实,不为某些错误的传统说法所束缚;对许多重大问题必须从历史实际出发,进行新的探索,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重新评价,以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其次,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领域虽然在不断的扩展,但目前所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与历史这个广阔舞台和丰富内容比较起来还是有许多的薄弱环节,如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中的历史作用通过它的理论和策略表现出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研究其理论和策略。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共产国际的集中领导体制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不同,共产国际的俄国革命模式与中国国情的矛盾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新生. 对联共(布)、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六大确定中国革命性质问题再研究[J]. 中共党史, 2008(03).
[2] 刘晶芳. 再探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对工作重心的认识[J]. 探索与争鸣, 2008(11).
[3] 尹 成. 论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的关系[J]. 昆明师专学报, 1999(02).
[4] 周新华.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国际“左倾”错误发端新探[J]. 天中学刊, 2001(04).
[5] 白冶钢. 共产国际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次“左”倾错误的系[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1(01).
[6] 王廷科.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评述[M].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 1988: 80.
[7] 程显煜. 论共产国际与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J]. 理论与改革, 1995(05).
[8] 常黎峰.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关系的再认识[J]. 探讨与争鸣, 1997(02).
[9] 孙 艺. 共产国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5(04).
[10] 李维民. 共产国际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J]. 炎黄春秋, 2006(03).
【作者简介】
王福娟(1991—),女,汉族,安徽天长人,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