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冰清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解释了地质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地质公园的应运而生,而后阐述了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规划、发展以及管理的三方面问题,最后介绍了两个国家在地质公园方面的可以被我国借鉴的先进经验。
关键词:地质公园 规划 发展
一、地质遗产的重要性与地质公园的发展
所谓地质遗迹,就是在地球母亲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质的内力、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景观。地质遗迹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地球演化史的记录者,也是环境变迁的见证者,还是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物种进化的承载者。若不仔细研究地质遗迹,探索宇宙奥秘也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近300年来,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无尽的索取,对环境无休止的破坏,甚至对生态不合理的改造,使珍贵的地质遗迹遭遇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二、中国地质公园的问题分析
1.初期规划问题
中国的地质公园的规划缺乏一致性和完整性。一方面,虽然我国国土资源部全权负责地质公园制定评审标准以及执行评审办法,但是公园资质的认定以及分布还是取决地方政府对于评审的热衷度。另一方面,我国的地质公园中,有不少地质博物馆不仅与实际的景观特色不符,而且地质景观与普通景点之间没有设计出完整的旅游线路。例如,某一个地质陈列馆中陈列着未标注产地以及层位的恐龙蛋化石和来自其它地点的玉雕,但是该地质景区内却并没有出现中生代地层。这不仅会使游客较难形成对地质公园的整体认识,而且也会使旅游者忽略科学性较强的地质景点。[1]
2.中期发展问题
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不断遭到破坏,而地质公园缺乏对地质遗迹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也比较薄弱。首先,地质公园与自然景区的边界往往不同。自然景区虽与地质遗迹相辅相成,但是有一定数量的地质资源散落在自然景区外围,如走道上,护栏外等。不但如此,即使在景区内部的地质景点也会因为疏于保护,经受风吹、日晒、雨水等自然侵蚀,游人的偷盗,损毁更不在少数。因此,典型的地质遗迹就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另外,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获得某些地质公园的管辖权,使得景区的公益性日渐薄弱,市场化愈发严重。他们大肆修建旅游设施,如商店、娱乐设施,甚至电梯等,不仅与景区资源严重不匹配,还使地质遗产资源遭到破坏,如修建时损坏原有植被和地貌景观,使用过程中排放污水,乱丢废弃垃圾无人清理等等。[2]
3.后期管理问题
上层机构复杂并不是中国的地质公园后期管理经营存在的唯一问题,下层工作人员素质问题也是地质公园的日常维护所亟待解决的。虽然我国的地质公园名义上属于国土资源部的管辖范围,但地方政府掌握着实际的经营治理权,大多数地质公园分别以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依托,被环保、建设及林业等部门进行后续管理。因此,体制的不健全、各个部门间的竞争性以及利益的冲突,使得我国地质公园更加难以管理。除此之外,地质公园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因为地质公园的属性决定了它的科学性以及专业性。比如,我国地质公园导游的解说却缺乏科普性与教育性,面对地质博物馆或者陈列室内的标本、专著以及工作过程与成果,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无法将科学知识巧妙融入到通俗易懂的讲解词中,使游览者只能较为浅显地理解地质公园存在的重要性。
三、中国地质公园可以借鉴的外国的经验
1.明确的机构设置,高度的民众参与——美国
美国的地质公园管理体系相对完善,采用集中化管理的模式,也成为垂直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各个地质公园受到上级的有力管控,也赋予了当地群众高度参与规划的机会。美国国家地质公园设立三个层级,领导层位于首都华盛顿,全权负责地质公园的政策制定、公园管理,乃至下属单位的监督,如下设的七个分局。另外,每座国家地质公园均采取园长制度,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与经营。[3]
美国的地质规划机构涵盖多领域人才,并邀请民众参与其中。其地质公园规划设计一般由国家地质管理局成立的丹佛规划中心(1971年成立)完成,该中心有超过六百名员工,分别来自人类、经济、气象、社会、水文、生物、地质、生态和风景园林等专业。除了具备如此规模的专业性人才,丹佛规划设计中心还广泛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保证了规划的合理性,还使地质公园的建设达到了弘扬科学性和教育性的目的。我国也可通过此种办法来使当地民众了解了地质公园存在的意义,保证在规划建设时民众受到的最小的权益侵害。由此,地质公园便获得当地人民的支持与爱护。
2.可持续的经营原则,洲际的联合发展——澳大利亚与欧洲
众所周知,很多国家把环境友好型、自然型、责任型、生态型旅游作为对游览者首推的选择,当然澳大利亚也不例外。其中部沙漠地区的一日、三日和七日游就是秉承此项原则,旨在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土著的生活习惯,认知野生动物与入药植被。此种旅游的扎营地点被选在一个山坡上,以地下水为水源,橡树、刺草为帐篷,太阳能蓄电池为能源,外面带来的柴草为生火材料。为了维护此地的原生态,游者不仅严格地区分生活用水和饮用水,还要将垃圾带走,进行统一处理。我国也可以向澳大利亚学习,把一直弘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运用到地质资源的保护中来,就地取材,使當地的人民更多地参与到公园生态的维护中。此举不仅能够维持地质公园周边的环境,还能让民众对地质遗迹有更深的了解,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树立人民保护资源的意识。[4]
以大洲为单位,推进世界地质公园进程的,欧洲可谓是首屈一指。欧洲地质公园网,已经由2005年涵盖的仅仅10家地质公园上升到今天的69家,发展十分迅猛。这种大规模的区域性发展,拥有常设协调性机构的组织,不仅能够促使各个地质公园共同参加活动,实现经验上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够定期出版刊物,达到合作宣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 孙克勤. 世界遗产视野下中国地质公园的现状与进展研究[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4, 24(3) : 280-284
[2] 唐芳林.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10, 1-80
[3] 黄德林, 朱清等.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制度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4] 黄郑涛, 姜涛, 黄艳, 范露元, 陈其兵, 李西. 中美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比较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0(1):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