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玲��
在我县教研室的统一规划和要求下,全县历史老师利用统一的导学案实施“先学后教、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有幸参与了全县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并在教学工作中大胆尝试课堂改革。现将一些编写与教学工作是的所思所得与同行们分享。
一、导学案编写的指导思想
(1)改善學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课堂教学效率,“课内不松,课外不争,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依托导学案,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历史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通过导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信任学生,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自主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建构知识体系。
(3)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是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4)可操作性原则,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案,编制指向所有的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内容覆盖全面,重点难点突出,学法指导科学,要求清楚明白,语言表述准确。总之,导学案的设计充分体现可操作性原则,这样才能使导学案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三、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制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教案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我们把导学案分成了四个部分:
(1)导学目标: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定向与拓展)、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人文目标(人文精神、价值观、情感)、活动目标(听、说、读、写、做)。
学习目标既是学习的出发点,又是学习的归宿;既是评价学习的依据,又是评价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本节内容设计与当堂检测题都要能够与之相对应。
(2)导学重点和难点:提出该课应让学生掌握的主要历史内容和疑难问题。一般情况也是我们每堂课师生合作探究的问题。
(3)导学程序。我们采用“历史教学四步法”,即“复读、自读、辨读、练读”。学习过程是导学案的核心,是老师教学思想的体现。导学案不是简单的问题、练习题的组合,它的作用应该是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我们历史导学案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学案中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在学案中,对于难一点的问题我们还设计出一个解题思路,从解题思路上给学生思考角度的启发,使学生的思路不至于无框架的发展,能够做到收放有余。
(4)课后反思:导学案中,我们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四、导学案的使用
第一步:复读教材:
一方面是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旧知引入新课。
第二步:自读教材:
学生以导学案中的导学问题为依据,进行预习。学生自学时,要提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要学的内容及任务。学生通过自读,可初步了解教材的大致内容,并记录要点,确定疑点。自学完成后,同桌交流,检查自学笔记,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解决。
第三步:辨读教材:
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概况总结的能力,整体感知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全班展示自学成果,反馈学生自学信息,老师合作释疑。随着对知识结构的检查,老师不仅要及时评价,而且要恰时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有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启发引导直至推出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老师根据本课重点与难点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拓展性,帮助学生人文目标的达成。
归纳小结,总结提升:主要是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归纳补充,谈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生生补充,老师最后总结,情感得到升华。
第四步:练读教材:
然后再通过学案中的必做和选做题,来考查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要限时完成,让学生当众批改,以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
五、运用导学案教学实践后的体会
(1)“先学后教,以导促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后仍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提升,因为教师的“讲”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2)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我们在运用全县统一的《导学图》进行教学时,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整。
(3)课后反思、不断完善。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进行记录、修改和完善,以便提高下节课和今后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