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选择性教学的简易技巧

2016-10-21 22:40冉俊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选择性教师教学

冉俊奎

【摘 要】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受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程评价、高考重难点、考试所占比例、学生要求与兴趣、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许多的调整与变化。所以,高中地理课需要有选择性地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选择性;教学

一、高中地理选择性教学要突出以生为本的思想

地理科任课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一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向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转变,加强地理新教材相关的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地理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三是改变学生地理作业中存在的“一刀切”“齐步走”的问题,在作业的完成与内容安排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由学生自己作主,自由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这样学生才能解决自己学科知识上的缺陷,增强作业的弹性,使作业成为点缀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绚丽风景。

二、高中地理选择性教学的对策思考

1.包括教学方法上的选择上的装变,创设课堂探讨氛围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有实用价值。例如,在热力环流时可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风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通过切身体会,合作探讨,了解其中的奥妙;(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①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如何运动?②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是怎样形成的?(3)指导学生绘热力环流图;(4)分组讨论:海陆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5)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城市热岛环流有何意义?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等。

2.在教学时选择基础性强的知识,因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性知识的支撑。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地理选取了一些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基本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等。上述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观念,以及它们之间那种具有内在联系并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迁移程度高,适应范围广,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3.课堂教学选择性教学应重视培养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乐趣。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读图思考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从以下二个方面提问来点拨学生的思维:①《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子的问题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太阳大;第二个小孩子的问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冷,而中午的时候热。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我们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能回答上面的问题,请思考讨论。②引申问题:为什么在远日点北半球却是夏至日,而在近日点北半球是冬至日,从这样来设计地理问题来展开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性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应蕴涵地理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提问中抓住了这一关系,就能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就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4.课堂教学选择性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少学生至今都认为(尤其是高一新生),地理就是学一些洲、国家,有哪些物产,有什么城市,地形如何,气候怎样,学不学关系不大,学好学坏不影响升学。家长、社会和一些学校领导、教师的看法也大致如此,因此,造成地理教育的困难和被动,教师也感到工作难以开展,有力无处使。针对这种现象,只有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将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地理有趣、有用。一般做法是,在讲授课本和大纲知识之前或之后以举例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起注意,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所举事例,加深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例如,在讲授天气和气候这个问题时,举了一个例子:八十年代后期,我国长江中下游某省组织了一个经贸代表团去越南,某厂组织了大量的名牌产品及宣传广告品参加了此团。然而几天下来,生意一笔未成,反而引起别人笑话,使厂长后悔莫及。原来此厂是专门生产羽绒服的。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如此,部份学生不知所措,我再在黑板上画出了越南的纬度示意图,学生们恍然大悟,说越南是热带气候国家,根本就没有冬天。学生们哄堂大笑。这样通过例子引进教学,既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认识到掌握气候的分布和形成是有实际价值的。

5.选择性教学需要加强培养学生作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释图的能力。在“运用地图”学习的众多具体标准中,大部分是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能够运用各类图获取需要的、有效的地理信息。地理教师常用“图文转换”来表述图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把在图上标出地理事物看作是“以图释文”,把在图上填充地理事物的文字注记看作是“以文释图”。选择性教学可以从新的角度来阐述做图与读图、释图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在各类图上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教学中常用的“以文释图”则是指将在各类地理图上所作的地理判断用文字表述出来,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图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二是能够根据图进行分析,得出规律性的知识,三是能够把图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例如,学习光照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做实验,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光照图,并且让他们绘制不同半球的光照示意圖,如此就可很大程度上起到培养学生作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释图的能力。

猜你喜欢
选择性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