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2016-10-21 06:09王希龙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官制孝文帝汉化

王希龙

【摘 要】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继匈奴之后兴起的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它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影响巨大,它曾经创立自己的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地区,但也因推行汉化政策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本文试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几个方面来对鲜卑族的汉化进程做出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鲜卑族;汉化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其中一部退保鲜卑山,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了鲜卑族。鲜卑族的首领拓跋珪在公元386年重新建立起原先由其祖父什翼健建立但被苻坚所灭的代国,不久改称魏国,史称北魏。在北魏存在的一个半世纪内,先后击败了高车、柔然、回鹘等北方少数民族,攻灭了北燕、北凉、大夏等北方割据政权,在整个北方地区建立起一个强大的鲜卑族政权。而在其统治的一个半世纪内,鲜卑民族也在其上层统治者的推动下完成了汉化的历史进程,在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到了汉族之中,成为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一个典型事例。

鲜卑族汉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政治方面,由初期胡汉杂揉的政治体制向纯粹的汉族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转变。《南齐书·魏虏传》记载“佛狸以来,稍僭华典,胡风国俗,杂相揉乱。”[1]这种状况在拓跋珪时期就开始形成,随着北魏对中原地区的不断征服,北魏的政治制度也不断向汉族中原王朝模式转变。这体现在北魏官制改革上。

在拓跋珪剛建立北魏时“制定官号,多不依周汉旧名,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长事,皆拟远古云鸟之义” [2]但在登国元年就“班爵叙勋,各有差。” [3]开始了部分官制的汉化过程。

到孝文帝拓跋宏时期,对官制又进行了改革,进一步向汉族中原王朝模式下的官制转变。据史书记载,“自太祖至高祖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太和中,高祖诏群僚议定百官著于令。” [4]孝文帝时期官制得到进一步规范,到王肃来奔后,北魏官制受到南朝管制的影响,官制中的胡族成分被进一步清除,北魏官制进一步汉化。

(二)经济方面,北魏由从事畜牧业和靠对外掠夺向农业生产方向转变。在北魏定居平城,开始对整个黄河流域进行征服的过程中,畜牧业和对外军事掠夺是其主要军事来源,由于鲜卑族原有的游牧生活的影响,在北魏前期,畜牧业在其经济中所占比例很大,北魏建设了专门的牧场来发展畜牧业。如史载“世祖之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 [5]但到后期,由于这些牧地经常受到北方的高车、柔然等游牧民族的袭扰,北魏的畜牧业失去了往日的兴盛,而对外军事掠夺则随着黄河流域被全部征服,柔然等北方少数民族对北魏的威胁减轻而逐渐减少。此时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所显示出的稳定性越来越突出,农业给北魏王朝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统治者也认识到了农业的重要性,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延兴二年,诏工商杂伎,尽听赴农。”“太和元年,诏曰:近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宜简以徭役,先之劝农,相其水陆,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桑妇内勤。若轻有征发,致夺民时,以侵擅论,民有不从教者,惰于农桑者,加以罪刑。” [6]到了太和九年,开始颁行均田制。到孝文帝后期,对农业的重视力度更加加大,“(二十年)五月丙子,诏曰:农惟政首,稷实民先,澎雨丰洽,所宜敦励。其令畿内严加课督,惰业者申以楚挞,力田者具以名闻。” [7]鲜卑民族开始由一个游牧民族逐渐向农业民族过渡。

(三)文化方面, 主要体现在语言、服饰、姓氏和族姓等方面向汉族转变。这些改革主要发生在孝文帝时期。在孝文帝改革之前,按鲜卑旧俗,人们都披发左衽,“(太和十八年)冬十月壬寅,革衣服之制”[8]。孝文帝规定禁止穿胡服,服装一律依照汉人的服制。在语言上规定汉语为“正音”,鲜卑语为“北语”。孝文帝下令禁止说“北语”,一律改说“正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30岁以上的不能一下改变,所以不强求,30岁一下的,在朝廷上必须用汉语讲话。这在孝文帝与咸阳王元禧的对话中有明确的体现。“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久,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禧对曰:‘实如圣旨,官应改易。”[9]在姓氏上,将鲜卑的复姓改为汉族姓氏,如“二十年正月丁卯,诏改姓为元氏。”[10]同时仿效汉族当时的门阀制度给鲜卑定族姓。“太和十九年诏曰:代人请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混然未分,故官达者位及公卿,其功衰之亲,仍居猥任,比欲制定姓族,事多未就,且宜甄擢,……令司空公穆亮、领军将军元俨,中护军、广阳王嘉等详定北人姓,务令平均,随所了者,三月一列薄帐,送门下以闻。” [11]通过实施断北语、禁胡服、改姓氏和定族姓等措施,鲜卑民族在文化上的汉化程度不断加深,鲜卑民族与汉族的民族差异性不断减少,最后彻底融入了汉族。

参考文献:

[1]南齐书卷五十七·魏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990-993

[2]魏书卷二·太祖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20.

[3][4][11].魏书卷一百一十三.官氏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2971-2974.

[5]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2857.

[6]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43.

[7][8][10]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4:175-179.

[9]魏书卷二十一·献文六王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536.

猜你喜欢
官制孝文帝汉化
老年人口腔健康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浅谈师兑簋
辽西地区慕容鲜卑汉化的考古学观察
论金世宗时期汉化与旧俗的关系
孝文帝的宽容
孝文帝的两碗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