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与探讨

2016-10-21 03:42张侯毅杨玉国陈平先星光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十三五经济发展

张侯毅 杨玉国 陈平 先星光

摘 要 根据犍为县“十二五”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从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期建设现代粮油产业基地、现代园艺产业基地、现代畜牧水产养殖基地、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四大”基地,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并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与探讨;犍为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72

1 犍为县“十二五”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犍为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特色农业强县为重点,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2.1亿元,同比增长4.6%。粮食总产24.135万t,比上年增2.5%。油菜籽总产8076t,比上年增4.7%。出栏生猪65.35万头,同比下降0.1%,实现畜牧业产值19.79亿元,同比增长1.0 %。水产品总量达2.55万t,产值1.25亿元,同此增长3.1%。

林竹、茶叶、生姜“三大”产业链发展迅速。一是以打造林浆纸“双百”产业园区为重点,完成巩固退耕还林7 534 hm2,天然林保护18 054 hm2,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43 800 hm2,发展珍稀树木基地1 667 hm2,森林蓄积量4 50万m3,森林覆盖率38.7%、林木绿化率53.71%。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二是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2 200 hm2、茉莉花种植面积达4 374 hm2,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茉莉花种质资源圃和良繁中心。创建为“中国茉莉之乡”“中国茶乡”“中国茉莉茶之都”。“犍为茉莉花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茉莉花茶加工能力实现6 500 t,茉莉花茶综合产值26.7亿元。三是犍为姜种植面积达到3 867 hm2,通过防病高产配套技术的应用、“蜂窝式”栽培优质菜姜技术的普及,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总产实现14.5万t,产值12.0亿元。“犍为麻柳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

同时,带动主体不断壮大。发展家庭农场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户,创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7户,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达65%。农民收入达到11 318元,比2010年的5 613元增加5 705元,增长50.41%,实现翻番。

2 犍为县“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与探讨

犍为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十三五”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坚持以资源为禀赋,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抓好“四大”产业基地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仅从农村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一些研究与探讨。主要通过现代粮油产业、现代园艺产业、现代畜牧水产养殖、现代林业产业“四大”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推进农业向质量、效益并重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1 改善生产条件,推进现代粮油产业基地建设

贯彻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提高粮油产能。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工程、中低产田土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建成高标准农田11 610 hm2,达到19 907 hm2,667 m2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 kg以上。坚持以良种为中心,配套、集成技术应用为重点,粮油高产创建为载体,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粮油产品和产业化经营。贯彻落实国家粮油生产扶持政策、农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粮、油品种。建成国标三级及以上的优质稻基地13 333.4 hm2,建成“双低一高”油菜种植基地6 667 hm2以上,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3 333 hm2左右,粮食总产25万t左右;油料种植6 667 hm2左右,总产1.0万t左右。积极发展“绿色食品”粮、油生产,巩固、发展全國产粮大县地位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2 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推进现代园艺产业基地建设

以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发展重点,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为主攻方向,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以茉莉花、丘陵早茶、犍为姜等园艺产业基地建设。以《犍为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域化布局规划》《犍为县“十三五”茉莉花、茶叶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实施“茉莉花跨江(岷江)东进”,“茶叶跨江西拓”的发展战略,坚持“宜花则花、宜茶则茶”的原则,充分利用非耕地、残次林等资源,积极引导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效益化发展。建成茉莉花产业基地8 667 hm2,丘陵早茶基地23 333 hm2。

加快茉莉花、茶叶新品种的引进、繁殖、推广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国内外稀有的单瓣(尖瓣)茉莉、多瓣茉莉品种的繁育推广利用,调整品种结构。推进“绿色防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的茉莉花、茶叶产品。要进一步培植和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茉莉花茶产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中国茉莉之乡”“中国茶乡”“中国茉莉茶之都”及“犍为茉莉花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力推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优化犍为姜产业发展结构。依托犍为姜品牌,坚持姜种、药用干姜、菜(嫩)姜“三姜”并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种植面积达到4 000 hm2左右。积极开展对生姜生产危害严重的“姜瘟”综合防治研究应用,生姜“蜂窝式”种植机器设备研究应用,“犍为白姜”品种的提纯复壮、品种选育研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依托四川省发酵工业研究院、国家农产品贮藏与保鲜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犍为县新思维食品加工企业、中宇航天50万t姜啤酒生产企业为重点,发展犍为姜的贮藏、保鲜和精、深、新加工开发。特别是四川泡姜、中药材干姜、姜饮料、姜食品等,延长产业链。

2.3 以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扩面”。围绕“三个突出”,抓好“四个结合”,加快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建设2 500头种猪场1个,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0个,标准化养殖商品猪寄养场100个,林下家禽养殖场5个,存栏400头以上肉牛场1个,存栏母羊300头种养场1个。努力建成全省生态畜牧经济强县,巩固发展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称号。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水库养殖、池塘养殖、溪河养殖、稻田养殖。走生态养殖、特色养殖、仿野生养殖,发展健康养殖,拓展休闲观光渔业,提高水产经济效益。发展稻鱼轮作133.5 hm2,建设部级健康养殖场2个,无公害水产品示范基地1~2个,实现水产品产量3.1万t以上,综合产值5.5亿元左右。

2.4 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保护、涵养水源,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等多功能作用,加快林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巨桉逐步退出制度,积极发展珍稀名贵用材林,推广林茶套种,发展林-茶、林-粮、林-药、林-禽等间套种模式,发展生态立体林业。以四川省雅楠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为重点,抓好珍稀名贵树木桢楠林-茶、林-药、林-禽示范基地建设,林业生态休闲观光示范基地建设。

抓好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积极发展油、果、花(油茶、核桃、香桂)木本油料,争创四川省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县。以犍为县金家湾油用牡丹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抓好油用牡丹示范。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竹浆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和西部最大的包装纸生產基地,以凤生纸业、玖龙纸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林竹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林—浆—纸一体化经营。加快建成46 667 hm2工业原料林基地,同时抓好第二轮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中幼林抚育间伐、天然林保护等工作。“十三五”期,森林面积达到74 667 hm2,林业用地面积54 307 hm2,森林覆盖率39.2%,林业综合产值35亿元左右。巩固发展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林业产业强县地位。

3 主要实现途径与保障措施

3.1 培植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坚持项目带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和完善各种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从分散经营向法人(企业、专合组织等)经营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支持鼓励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和业主品牌创建,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户+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合同订单、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收益分配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3.2 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在搞好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销等基础上,发展农村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重点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俗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收。依法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合理规范有序流转,支持农村集体土地参与各类开发,推动农村各类产权入市交易,激活农村劳动力、土地、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整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新型农民,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3.3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直接服务于“三农”的重要力量。要结合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加强县、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畜牧兽医、兽防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搞好实用技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科技培训、科技指导、咨询等服务工作。要改进和加强党对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领导,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关照,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犍为县政府(2015)11号《犍为县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承包、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和指导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等模式发展,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创新“犍为茉莉花茶”“犍为麻柳姜”国家“地标”品牌等特色农产品流通市场,引导特色农产品进入“农耕网”等电商平台。新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体系,通过“电商”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十三五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