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芳
摘 要:宜兴紫砂是中国悠久的陶文化与成熟于唐代的茶文化相互融合。这主要表现在造型、泥色、铭款、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紫砂高手善于以壶为主体,融合诸艺术于一体,在形式内容方面谐合、神形兼备。
关键词:紫砂壶;泥质;壶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34-01
宜兴紫砂是中国悠久的陶文化与成熟于唐代的茶文化相互融合。这主要表现在造型、泥色、铭款、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紫砂高手善于以壶为主体,融合诸艺术于一体,在形式内容方面谐合、神形兼备。其素面素心的特有品格,常使人对它情有独钟。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画家对它的喜爱达到痴迷的地步。明代文学家李渔就这样评述:“名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國,有着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紫砂茶具之所以在宜兴陶器中最为有名,除了它的泥料和装饰语言都较为特殊之外,尤以其独特的手工成型在陶艺世界里显得出类拔萃。
清人汪文柏赠给当时紫砂壶名家陈鸣远的一首《陶器行》诗里,有“人间珠玉安取足,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赞句。由此,可见宜兴紫砂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名人周彭《台阳百咏注》里说:“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芴。”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也是“一具尚值三千”。可见名家出品价格尤高。再往后,则凡是明代名家所制的紫砂壶,不仅“价捋金玉”而且“已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不仅如此,甚至一些残破的紫砂壶,也有人愿意出价收购。周伯高就是这样的人。他说:“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
经历了几年低迷行情的紫砂壶,如今又成了收藏市场的“新宠”,其价格涨势堪称“凶猛”。虽然紫砂壶市场受炒作影响,一度陷入低谷,大量的投资和收藏者撤出了这一市场。但大师的名壶价格一直坚挺,价格多在10万元以上,而珍品的价格就更高了,二三十万也难求一壶。清初陈亮彩制紫壶就曾拍出了22万的天价,而在去年5月的茶博会上,价值几万甚至10多万元的精品紫砂壶也深受藏家青睐。
宜兴紫砂艺术的最大特点是朴素,紫砂壶的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文人玩壶,视为“雅趣”,参与其事,成为“风雅之举”。他们对紫砂壶的评价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木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现代紫砂学界有一些学者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即把紫砂茗壶重新划分归属:第一类是具有传统的文人审美风格的作品,讲究内在文化底蕴,追求“文心”,提倡素面素心的清雅风貌,在壶体镌刻提铭,切壶、切茶、切景诗出为“三绝”,称之为“文人壶”。第二类是有富丽鲜亮、明艳精巧的市民趣味作品,在砂壶上用红、黄、蓝、黑等泥料绘制山水人物,草木虫鱼做纹饰,或镶铜包银,此类称“民间壶”。第三类作品是将砂壶进行抛光处理,镶以金口金边,造型风格迎取西亚及欧洲人的审美趣味,有明显的外销风格,称“外销壶”。第四类是不惜工本精雕细琢,讲究豪华典雅的宫廷御用紫砂茗壶称“宫廷壶”。而此类器物则代表了旧时紫砂制陶的最高成就。
另外,宜兴紫砂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从明代到现在,有诸多文人参与设计、书法、题诗、绘画、刻章,与陶艺师共同完成了紫砂壶作品。题诗镌刻的内容已经完全提升到文学性的高度,以壶寄情,曾一度发展到“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的境地。其中较著名的有陈继儒、董其昌、郑板桥、陈曼生、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唐云、冯其庸、亚明等等,这些名家对宜兴紫砂文化内涵的扩展和深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现象是其他工艺领域中所罕见的。
简约的列举来阐明,譬如说:砂艺的传统装饰“陶刻”, 首先思考反应铭题的内容,必须是体现出切情切理的文学词藻、书法和绘画的美妙以及格调的高超,镌刻刀法、金石韵味的精到,能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而且真正由名画家绘画之茶壶,必须是一个画面一个壶;若经过反拓,或批量印刻便就失去意义了。
作为一个制壶多年的从艺者,我也在不断在为紫砂陶艺的创新方面进行着思索和尝试,潜心追求紫砂传统中的丰富内涵,把握自己对理想和意境的感受,创出自己拙中藏巧的厚味。所谓创新,就是继承传统精华,融入时代精神,张扬艺术个性。我深信,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紫砂陶艺在紫砂艺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创造一个更加辉煌和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唐云,郑重.紫砂壶鉴赏[M].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1992.
[2]杨永善.陶瓷造型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姚迁.宜兴紫砂陶艺[M].台北:台湾南天书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