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美
【摘 要】 大学生解决就业压力严峻问题的主观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迅猛发展,但仍存在着创业教育观和教育理念的狭隘性、功利化、简单化倾向严重等问题。
【关键词】 高校 大创业教育观 高素质人才
高校创业教育逐步成为研究新热点;各高校也积极开展了创业教育实践。但,目前我国由高校主导的创业教育总体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影响小,投入多、收效小的尴尬境地。
一、传统创业教育理念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不理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根本在于创业教育理念问题,对开展高校創业教育依然存在着狭义化的解读。传统创业教育理念是把创业教育当成培养未来企业家的精英化教育,是一种为少数学生服务的狭隘创业教育观。在评价创业教育成效时,也常常是以创业率、创业成功率作为评价指标。综上,传统创业教育观存在功利性、精英化、实务性倾向。
二、传统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现存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仍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比较贫乏,呈现出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创业教育课程覆盖率较小,大多以讲座形式和相对独立的选修课存在,部分高校甚至完全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另外,创业教育理论基础的薄弱性,也是构建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一大阻碍。目前投入使用的创业教育教材很多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且大多是“西方舶来品”,缺乏本土适应性,也无法与专业学科课程相融合。
(二)精英色彩浓厚,普及率较低
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没有一个确定的专业方向,也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仍徘徊于高等教育的边缘,尚未融进高校的整体育人体系,真正能享受到创业教育的仅为一小部分有意向或有能力创办企业的学生。这种只为少数学生服务的精英化创业教育,将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外,影响了整个创业教育的覆盖率,从而影响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的发挥。
(三)创业教育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官产学研合作
现有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依托简单的创业课程、创业讲座等传统方式,以校园理论教育为主。已有学者提出高效率的创业教育模式应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学校和科学研究单位在环境、资源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各自具有的优势,形成官产学研融合的整合模式。我国创业教育历史短暂,官产学研合作的创业教育历史更是短之又短,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三、大创业教育观指导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路径
(一)树立高校大创业教育观
在传统创业教育观指导下,不管是创业教育范围还是内容均存在片面性。因此,为了能从根源上解决创业教育问题,迫切需要革新高校创业教育理念,转变现有的传统创业教育理念。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创业教育教学观成为了高校创业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将逐渐成为未来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最终取向。使学生在将来开启独立创业或自谋生计的道路,并不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服务的唯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将创业精神和能力迁移到各项工作与活动中,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更有远见、勇气和创新精神,增强对知识经济的适应性。因而,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应该是针对每个学生的“普适性”创业教育,而不是局限于未来企业家的精英化教育。因此,应该树立一种广义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大创业教育观”。
(二)利用思政教育载体,倡导创业导向型就业价值观
创业意向的出现是基于创业意识的稳固这一关键。基于大创业教育观视野下,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该是整个创业教育的起点。除本身就有创业打算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也不应该排除在创业教育之外,对这部分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应该从培养创业意识开始。
具有承载与传导信息的功能,促进主体与客体彼此互通有无的中介功能,渗透教学内容的蕴含与导向功能的思政教育载体是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创业导向型就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咨询和相关的教学课程将当前的创业政策、宏观经济形势等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更应该利用好当代大学生所广泛使用的QQ、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来培养、唤醒他们的创业意识,对他们进行志向鼓舞,从而形成一种创业导向型就业价值观。
(三)在大创业教育观视野下,完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机制
广义的大创业教育除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具有创业意向、创业条件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展开外,还应该真正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高校创业教育应该从新生入校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毕业离开校园的那一刻才结束,包括了大学时期的所有阶段。从横向上说,每个学生在同一时期的个人状态和创业需求不同;而从纵向上看,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状况也是存在差异的。
各大高校应该倡导一种“大创业教育观”,形成从上而下的全员创业教育体系。首先,从高校的领导层面来说,其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由校级主要领导主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承担创业教育的统筹兼顾工作。各部门在其指导下,具体有效地施行创业教育分管工作。
由高校主导的创业教育应该形成全方位的创业支持系统。首先,从培养目标、教学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多角度进行完善,逐渐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全方位、长时间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志向鼓舞、知识传授、资金支持等全方位的帮助。再者,从高校与社会的关系看,高校有必要在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联合教育模式,争取社会各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秀娥,田志伟.高校大创业教育观与创业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35-137.
[2] Maria,William.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