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法探讨

2016-10-21 05:38谭玉洁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课堂

谭玉洁

摘要: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效应,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真正的成人成才,才是我们教育必须坚持、不懈追求、孜孜奋斗的方向。而活跃课堂气氛在高中历史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中亦为重要。因为高中学生较之于小学初中学生更具有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与老师之间更能进行语言、思想、情感的沟通。更需要课堂的活跃性和幽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激情、激情比方法更重要。所以改变古板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73-01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精辟开讲,先声夺人。"文如看山不喜平"一种新奇巧妙、引人人胜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上课就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准备心理之中,很快就能集中全部的情感、意志于学习新课上,因此,教师应精心组织导入,或巧设疑问,或以情动人,或结合时事……通过不同的方式巧妙、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渴望获取知识的境界,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其次,求新求异,不断创新。历史是一幅有血有肉,丰富感人的画卷,但大部分的学生不爱学习历史,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还是由于历史课堂教学不尽人意,缺乏趣味性。为此,我大胆探索,力求在"新"、"异"上创出特色来。最后,营造情景,以情求趣。恰当合适的语言会很快将学生引入思辨的天地,趣味横生的语言会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幽默风趣的语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教师应该用语言魅力征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学、乐学,陶醉在历史学习中,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2.要营造宽松自然的环境

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肥沃土壤。只有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才能唤起学生的意识,表达的欲望。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之间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创造出宽松自然的环境,要把学生看着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要允许学生发表意见,发表与教师、教材不同的见解。总之,要转变传统教育中"惟师是从"的教师观,建立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当历史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的王国时,学生才能张开创新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里轻松自由地翱翔。如我经常采用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集体总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效果好。

3.更新课堂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被打入冷宫,学生把历史课看作是加在他们身上的"徭役负担",他们不愿意承当这种徭役,在课堂上学习起来自然就很被动,没精打采了。虽然,现在我们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将做很大的改革,但历史的学科地位难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我们必须穷则思变,寻找出路,"扬汤止沸,莫若去薪。"要想让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活力,就必须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学习历史的动力呢?试想,如果把学生每一天学习生活中的想法、愿望汇集起来,将它编织成"梦想"带入课堂,然后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来实现这些梦想,那学习的动力不就找到了源头活水了吗?因此,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就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从梦想中寻找学习的动力,化被动厌学为主动乐学。孟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乐于去学,那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就有无穷的动力和精力,他的每一根神经都会投入近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分清主次,精讲重点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有引言、大字、小字、插图、原始材料、表格图示等,奢望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就要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进行精讲,不能贪多求全。历史教材只是为教师的讲解提供了依据,但课本并不是供教师宣读的讲稿,教师在讲解前,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创造"。

对一节课的重点,教师在讲解时应不惜时间,详细讲解。不但要讲大字,还要运用小字、插图,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在讲解中,还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逐句进行分析,适当设问质疑,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于不是重点的内容略讲,甚至不讲,只是指导学生自己看。这样的讲解、剪裁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5.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實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例如,讲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一目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苏联为什么派出人员,提供资金和枪械帮助中国国民党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根据通过各种途径把握的知识,自己得出了十几个结论:国民党由于执行了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苏联才本着国际主义的精神,大力支持国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苏联愿与国民党联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力量还太弱小,且国共合作的局面已经形成,支持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支持中国共产党,而当共产党力量强大以后,还可以从国民党内部来把握政权,实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联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壮大自己的阵营才支持、联合国民党共同反帝等等。所有这些观点,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学总结得出的。这就使学生们在争论的过程中把握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思路,提高了学习爱好。采用这种教学法的要害是看教师如何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踊跃地参加到讨论、答辩中来,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教益。我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报告会、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爱我实中"为主题的国情、市情、校情系列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影片,学唱革命歌曲;指导学生搜集地方史料,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有关人物和历史事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探讨和实验,我在历史学科的教法和学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形成,它对激发和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爱好增加,学生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明显上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开始养成。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科研意识显著增强了,开始从"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以上是近几年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还请批评和指正。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