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

2016-10-21 02:42王丽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阅读教学

王丽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个可以促进人的记忆、优化人的思维、改善人的行为的有效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有意无意会用到它。当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我们首先就要避免板书就是导图的思维误区。此外,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完全,这就决定了思维导图的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体现在三方面:课前预习的整体感知,课堂教学的品读议读和课后复习的查漏补缺。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可体现在两方面:提供借鉴、帮助仿写和选择材料、梳理思路。思维导图的作用可以体现在教学的许多方面,教师要有自己的判断,看具体情况有所选择和运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优化;阅读教学;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86-02

提到思维导图,有的人可能会感到陌生,有的人会觉得它十分神秘,其实并非如此。这一概念,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巴赞提出的。他这样来定义思维导图:"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图形技术,是可以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1]。"简言之,思维导图就是依据人脑基本的放射性思考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法和色彩刺激的手段,使得知识可视化,从而促进人的记忆、优化人的思维、改善人的行为。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在使用思维导图来处理多项的事务,只是我们自己有时不知道罢了。当我们在一个时间段内同时面对多项需要处理的事务时,我们便会在脑海中思考,先做哪件事后做哪件事,待事情都思考安排好,再有条不紊去完成。这时,若将自己头脑中的计划一一画下来,便就是思维导图了。

当思维导图应用到我们的学科教学中,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个思维误区,认为板书就是思维导图。板书和导图都是一种以直观可视的方式来促进学习、理解和记忆的有效的学习工具,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板书往往仅有教师绘制,学生仅在课堂的问答中对板书进行补充。板书的作用在于对文字进行提炼,高度总结和概括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整体感知重难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思维导图不是为了呈现教师的教,它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由学生自己进行绘制,或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当然,导图除了可画在黑板上以外,还可以画在纸上,或用一些软件生成在电脑上。对板书和思维导图的正确区分有利于我们将其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阅读与习作教学是里面的重头戏,此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训练,培养他们热爱思考的习惯就十分重要[2]。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能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感到焦虑的情况,比如,在结束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后,自以为课上得还算顺利完满,可是当学生尝试复述故事、背诵课文时,却是颠三倒四,思绪混乱,细节缺漏,没有什么逻辑性;当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完习作的要点和规范后,小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还是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没什么层次感,思路模糊。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全所致,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尚低,控制力不强,注意力更易被外界事物所分散,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阅读及习作教学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发散和迁移,在师生双方的合作与互动中事半功倍完成教学任务。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由选择时机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在刚开始练习画导图时因为比较陌生,问题会出现的比较多,那么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和指导,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多干预,影响学生的绘制主体地位。导图使用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如下:

首先,导图可用于课前预习的整体感知。以前,教师对学生预习课文的要求往往只体现在生字词方面,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即可,学生们的预习积极性和兴趣不能够得到合理的调动,因此,预习的效果也不明显。现在,教师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在预习时绘出一幅思维导图来。教师可以事先给予学生一些方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导图的内容不仅可包含生字词、重难点、文章主要内容、背景资料等多方面,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问题与困惑,融入自己所独有的东西,形成一幅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独特的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导图的展示,在学生解说后给予一些评价与建议。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清平乐.村居>>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导图的大致轮廓,让学生在预习后继续补充完善。在图片的左侧由中间主课题引来的是作者介绍及词的体裁两项内容主题词的右侧可暂且伸展为三项内容,即字音,字形和字义。如下图所示:

其次,导图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品读议读。有的课文包含的内容复杂繁多,学生在阅读中难以梳理清楚,教师就需要想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利用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对结构进行划分,对重难点进行整理、对写作手法进行解释说明。教师可与学生合作完成一幅导图的绘制,及时给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一些导图制作软件,根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现场调整、变换和制作,也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导图这一手段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感知。比如,在学人教版四年级课文<<颐和园>>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明白"移步换景"这种写作特点,就可以使用导图来梳理游览顺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画出作者的大致游览顺序,将颐和园大门这一出发点圈起来,然后用平滑柔和的曲线伸展到长廊,再到万寿山脚,接着到佛香阁前,最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体会景的层次性,在下面用白纸尝试着画。那么学生通过导图的绘制,很容易就理清了接下来的向下望、向正前方看及向东远眺的景物的不同层次,对于"移步换景"手法的感悟便是十分容易了。如下图所示:

最后,导图也可用于课后复习的查漏补缺。小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还不强,掌握的大多是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点,系统的知识结构网还没有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后,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往往总是停留在一个个小的片断上,他们在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或背诵语段时,总是遗漏、遗忘许多细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背诵时,不妨利用思维导图来增加记忆的效果。从文本中提炼出的关键词和图具有"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化难为易进行记忆和背诵[3]。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脱离文本尝试绘制一幅导图,自测一下这篇文本在脑海中的记忆还留多少,然后重新诵读文本,逐步完善导图,直至完成记忆任务。另外,在一个单元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学完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导图对整个单元的要点作一个归纳和总结,使得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系统能够慢慢形成。比如,在学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全部课文后,可以画出一幅单元復习的导图来,将"第四单元动物篇"几个字放在正中间,然后四根线条伸展向四周,分别指向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课文,再对每篇课文各自归纳梳理,最后形成一个单元的知识系统导图。

思维导图对教学的优化作用不仅体现在阅读和习作教学方面,还可以体现在识字教学、句子教学、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探索,发现它的独特魅力,并最大化发挥它的作用。当然,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判断,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有自己准确的定位,看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运用,避免因盲目追求教学的这种形式而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思维导图这一有效的工具,相信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托.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2

[2] 王慧.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生活教育,2011(11)

[3] 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44

[4] 朱璇.将思维导图引进小学语文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教法探索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习作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