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飞贤
摘要:課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85-01
小学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语文是重要的基础科目,它可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状况,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所以,加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1.激活期待视野,奠定生成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学生总是从自身的"期待视野",与文本进行对话,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抓住文本的"空白"、"未定点"加以个性化的理解,使文本"具体化",产生新的意义。
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首先就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阅读到相关的文本时,对文本的形象把握比其他学生更为准确,描绘得更为鲜明细致,更易入境,更易动情。其次,要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同,阅读的效果也不相同。再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因为认知水平的发展为阅读提供认知前提,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
在学习《月光曲》这一课时,我请学生在预习时查找贝多芬的有关资料,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经历。在课堂上请用一两句话介绍贝多芬,学生有的介绍他的生平,有的介绍他的音乐作品,有的介绍了别人对他的评价,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在交流中拓宽的学生的阅读视野,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更能理解贝多芬的创作的动机,真切地感受到贝多芬――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的形象,为课堂的生成奠定基础。
2.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所执教的语文教材,要"在语文教材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语文教材没有吃透,不了解作者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清楚,教学重点不知晓,甚至在教学中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教材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熟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能取得高效率。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每每在讲一篇新的课文,我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在浏览一遍,画出学生可能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字、词语的理解方法做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工具书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做上标注。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字、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发现文章中好词,佳句及时做上不同的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课书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课书上课。
3.让学生情趣飞扬,提高教学有效性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都认为语文学起来非常吃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文,首先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代圣贤孔子曾教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乐学"也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着力让学生领会的内容。通过培养这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语文之美,受到美的熏陶。由于汉字的每一个词、每一个成语的意义都非常丰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讲述这些词语、成语背后所包含的故事,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不仅同时感受文学的真正乐趣,而且渐渐促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播放影音片断,或背诵精彩的好文好段,或组织学生搞一些课外知识竞答,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而是乐在其中、美在其中,学生学习情趣飞扬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随之提高。
4.构建学习小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根据学习目的、学习时段、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学习小组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固定成员小组适合课堂内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座位靠近4-8人为一组。在小组成员素质和数量上坚持均衡的原则,组与组之间大体平衡,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的互补形式,既有利于差生转化,又有利于优生灵活变通。小组之间既是比、学、赶、超的竞争关系,又是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这样容易在全班形成良好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提升孩子们对课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子裕.浅谈高效课堂[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013.
[2] 魏百颖.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
[3] 陆莉莉.开架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