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思”的学生

2016-10-21 06:09柳丽华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考小学生能力

柳丽华

摘 要:新课标提出:学习过程不应仅限于把握课本内容,应把握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会易,会学难,会学的要害在于会想,在思考中把握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并使之成为一种能力,达到用思考啟迪智慧的效果。教师应该培养“乐思、善思”的学生,也可简称为“自思”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思考;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新课标提出:学习过程不应仅限于把握课本内容,应把握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会易,会学难,会学的要点在于会想,在思考中把握学习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并使之成为一种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一家之言,教师应该培养“乐思、善思”的学生,笔者称之为“自思”的学生。

那么,如何达到用思考启迪智慧的效果,培养出“自思”的学生呢?我个人觉得,以下三个基本方面是需要我们教师去特别关注的。

一、给学生思考的乐趣,让学生愿意思考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兴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手段,设计形式多样、手法新颖的教法去激发学生,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神奇的电脑魔术师》时,课文最后我提出问题:“计算机会越来越‘神,它能‘神到什么程度?”“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将是什么样子?”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根据自己见过的电脑大胆设想,踊跃发言。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因势利导,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而增加兴趣,愿意思考。

二、给学生思考的契机,让学生能够思考

学生思考需要契机,这离不开教师的创设。当然,我们给学生创设的契机最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贴近自我,让学生可以思考。在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第六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写梗概”的习作训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内容,比较难理解,因为学生对于“写梗概”和“缩写”分不清。学生心中有疑惑,就难以写好梗概,也就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课前我就预想到了学生必然会有这种困难,怎么办呢?一连两天我都在发愁、在着急。我查教参,上网搜索两者的区别,结果自己学了一大堆理论,自己倒是明白了,可我清楚地知道小学生的教育可不能纯理论地灌输,小学生根本没有那么高的理解能力,应该转换成形象的例子。于是我就思考,到底从哪一个点切入,学生能更容易接受,最好是学生身边的资源。正在我冥思苦想不得法的时候,办公室中同事的对话给了我启发:学校要求每个语文教师读一本教育著作,之后写一篇读书随笔。可是布置的有点晚了,时间只剩三天,这怎么能完成呢?听了这话,我心里猛地一动,有了!于是,上课时,我把难题抛给了学生,请他们出谋划策,帮我渡过难关。学生一听老师“有难”,纷纷献计:

老师,您要有计划地读,一天读50页。

老师,您要抓住重点来读……

学生热情高涨,我就更加“可怜无助”,最后,我们一起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写梗概。我先让学生读一篇范文,顺理成章地再引出梗概的写法;然后,有的学生提出疑问“缩写和写梗概一样吗”,我早已思考好应对方法——打比方,用两片树叶作比,叶肉比作故事内容,叶脉比作故事梗概,形象可感,学生若有所悟。剩下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在今后的训练中慢慢领悟写梗概的方法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把每个孩子的思维都引到课堂上来,让每个孩子可以思考,这远比说教来得有效。

三、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思考

柏拉图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是的,思考是个人的思维活动,是没有统一模式可循的,但是思考不应该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它必须有基本的原则或者说是方法。

首先,思考必须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其次,思考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性。

另外,思考应该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训练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将思考变成一种自我能力,从而善于思考。

布莱希特曾经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思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促进知识的创新。让我们秉承多思语文教学理念,培养出“自思”的学生。

参考文献:

朱学思.小学语文多思教学精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思考小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