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程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目标,但在高中教学中只关注考试知识内容不关注考试能力要求的现象甚是普遍,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成为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引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基础上设置或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推动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最近发展区理论引领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策略谈几点思考:
一、史料研读——提取整理历史信息能力培养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考试说明》第一层次能力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反思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教师常常抱怨学生 “不理解材料观点”“提取信息不完整”“照抄原文”等解题问题,并往往归咎于语文学习能力差,忽视了历史学科本应注重的能力培养。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运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培养该项能力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教师应本着“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运用教材中提供的史料引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教材中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相当丰富、有效性较强,是可直接采用的教学素材,切不可舍近求远,大量补充课外史料,超越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例如,《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有一段伯利克里的演说词:“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我就运用它引导学生提取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其次,教师应点拨研读方法,给学生以一定的提示,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提取能力。例如,研读史料应先“断句”,以保证提取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应“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更深层挖掘历史本质信息;图片史料应关注对图片的文字注释以及图片内的文字提示;漫画史料应领会其讽刺意图才能掌握其反映的本质信息等。
二、史实理解——描述阐释历史事物能力的培养
《考试说明》的第二层次能力要求是“描述与阐释事物”,要求能够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问题的实质,并使用简明准确的专业术语完整描述和阐释问题等。那么该如何加强对历史史实概念的理解性记忆呢?
首先,课堂强化“概念教学”理念的运用。概念涉及内涵和外延,理解内涵要抓住历史概念的本质特征,掌握外延即要理清历史概念的前因后果等。例如,在《西学东渐》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教材提供的西学和东学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转变的原因,掌握中国人学习西学的过程及其影响,通过比较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归纳总结近代西学东渐的特征等,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教学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西学东渐”的概念。
其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线索。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复述历史概念是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采用线索式记忆法或是思维导图记忆法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史实概念的理解记忆。
三、史识分析——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考试说明》的第三层次能力要求是“调动和运用知识”,要求能够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往往以讲授历史史实为主,对历史史识结论常常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未能真正地理解历史史识。笔者认为应改变课堂教学策略,采用辨析式互动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对史识分析的能力。
例如,在设计教学《西学东渐》第一子目“开眼看世界”时,学生在初中对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创新设置一个辨析环节:“为什么把林则徐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甲说因为他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乙说因为他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请针对他们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实践证明,这种辨析式设问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史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通过互动指出甲的错误在于只分析了“开眼看世界”的部分原因,但并没有明确题意指向“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原因,乙的错误在于林则徐认识到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并没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等。这样通过史学辨析、生生互动对观点予以论证或是反驳既明确了历史概念,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
四、史论探讨——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培养
《考试说明》第四层次的要求是“论证和探讨问题”,要求学生能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能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能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这项能力的缺乏表现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在解答 “请谈谈你对该事件的看法”“请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等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我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梯子,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论证与探讨。
首先,引导课堂讨论,培养证据意识。历史观点具有主观性,不同历史人物因所处时代、地位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差导,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重史料重证据客观论证观点。例如,《西学东渐》一课中我设置“穿越晚清”环节,在顽固派和洋务派论证“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时,笔者提供教材相关论战史料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予以论证:(1)西方达尔文提出进化论,认为自然界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其实人类社会亦是如此,中国只有维新变法顺应潮流才是生存之道,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2)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后迅速崛起,中国只有借鉴日本维新变法才能强国御侮,救亡图存,才能使民族崛起,提高在国际的地位。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教材,符合新课程改革中“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材只是学习的材料,不能拘泥于教材”的理念,培养学生提出论战观点并论证说明观点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也能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
其次,应点拨题型解答技巧。我常常通过典型例题归纳总结“观点认识”题解答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作答能力。例如,以下几种解答技巧就很常用:(1)你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即评价,评价分两步:实质;影响。(2)你对某人观点的理解:用充分论据论证其观点。(3)你对某人观点的认识(看法):表态正确与否,如支持则找出论据论证观点;如不支持,则指出其观点的错误之处及站在其阶级立场、时代背景角度说明错误根源,再谈谈你对此观点的正确认识;如不完全同意,则用一分为二辩证法具体分析你的观点。(4)解答綜合认识题时要纵观全部材料,把握整道题目的中心,注意每个设问的方向与提供的信息,在立足全部问题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成败经验教训加以回答。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任重道远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我理论素养,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通过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刘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