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5年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

2016-10-21 06:08王恒周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7期

王恒周

摘 要:高考文言文的翻译对于大多数高考学子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的特点,重视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有针对性地做好平时的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和翻译能力。

关键词:单双音词;主谓句;特殊句式;句间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2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124

翻译古文即把一篇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高考文言句子翻译就是将阅读片断中文言关键句或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而重视文言翻译的几个关键处,有助于提高文言翻译的效率,在文言文阅读上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一、准确翻译谓语动词

对于谓语动词翻译,我们需借助一个语言现象,那就是古汉语以单音词居多,发展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也就是说,将文言句子中的单音动词翻译成双音动词。例如,“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2015年安徽卷】根据宾语“西安之咸宁”,我们可以揣测“知”为“担任”,根据补语“于神”,我们可以将“誓”译成“起誓”或“发誓”,根据前置宾语“自”,“污”可以译为“抹黑”。这一句的正确翻译是:“离开京城担任西安咸宁县令,在神灵前起誓,不因为钱财而抹黑自己。”又如:“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2015年江苏卷】这里的“检束”,“检”是“检点”,“束”是“约束”。这一句的正确翻译是:“用法度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如果谓语动词不好找或找不到,我们就要想到文言词类活用现象,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数词活用作动词,例如:“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例如:“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宾客”。高考卷中有这样一句:“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2015年广东卷】“惜”,为动用法,“为……惋惜”,“多”,为动用法,“为……感到骄傲”,全句的翻译是:“举国上下因此为侯弘文感到惋惜,为陆象昇感到骄傲。”

二、准确判断主谓结构

语言表达靠句子,而句子多以主谓成句,因而准确判断主谓结构对于正确翻译句子十分重要。例如:“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2015年四川卷】主语是“学者”,谓语是“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句子的正确翻译是:“求学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没有立下高远的志向。”又如:“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2015年四川卷】主语是“希颜之徒”,谓语是“亦颜之伦也”,句子的正确翻译是:“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人。”如果找不到主语,我们就要考虑到这个句子是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时常承前省略主语,根据语境补足主语。例如:“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2015年新课程标准全国卷Ⅱ】根据语境知道,主语为“来护儿”,上面是来护儿所说,那么主语就用“我来护儿”,“遂”字前为“我”,“抱恨”前亦是“我”,“知”前还是“我”。这样,我们可以译为:“(我来护儿)‖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我)‖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我)‖还能再说什么呢﹗”(‘‖为主语和谓语的界限)其实,读出主谓语气来不仅有益于文言句子翻译,也有益于与此相关的文言断句,这里不多赘述。

三、积累文言特殊句式和文言习惯用语

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省略句可能省略主语,可能省略谓语,可以省略宾语,可以省略介词。倒装句可能有宾语前置,可能有定语后置,可能有介词结构后置。前面我们在新课程标准卷Ⅱ注意到了省略句,前面的安徽卷中“不以一钱自污”就是个典型的倒装句,就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还有文言习惯用语,例如:“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2015年浙江卷】“孰……于此者”就是“哪一个比这一个更……”这里是介词“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句子的正确翻译是:“现在我们州里里外外的大事大略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又如:“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2015年浙江卷】“以……为……”就是“把……作为……”句子可译为:“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四、注意句间关系

句与句之间的前后关系,或为目的关系,或为因果关系,或为转折关系,或为假设关系,或为条件关系等。有一些句子,一句一句去翻译,不好译或译出笑话来。如果注意到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才会译得通顺,译得自然,译得合乎文意。例如:“①君治官无大小,②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2015年江苏卷】①句和②句形成了條件关系,句子的正确翻译是:“欧阳伯和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所创立的东西,后人无法更改。”句与句之间有时上下对称,特别在骈体文里。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澎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高考卷里,“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2015年广东卷】“而”前“惜弘文”“而”后“多象昇”,句子的正确翻译是:“举国上下为侯弘文感到惋惜,为陆象昇感到骄傲。”

当然,文言句子翻译也离不开语言环境。读懂原文,应将翻译的句子放到原文中去理解,即便一些词语、某些句子不能直译,我们也可以根据原文主旨、语境意译出来。总之,复习时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那么高考文言句子翻译不再是拦路虎,不再是失分点,它将如同大多数学生喜欢做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一样,作答起来如鱼得水,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 陈新国.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大采分点[J].中学语文,2014(10).

[2] 孟晓东.文言翻译 何难之有——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备考指导[J]. 高中生之友, 2010(11).

[3] 张希用.浅谈高考文言文的翻译[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

[4] 李丽君.增强语境意识 提高答题效率——例谈高考文言文翻译专 题复习策略[J].语文月刊,2015(4).

[责任编辑 吴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