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0-21 01:39白万彬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德育工作

白万彬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德育工作;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小学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有计划和目的地进行思想道德影响,德育教育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做好德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情操、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学校抓教学成绩能够看得见,家长看重孩子的分数,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师等,德育教育显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对德育教学就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德育教育没有什么用,可有可无,完全没有德育优先的意识。

(二)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德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又以其所任教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多数教师只是凭工作经验教学,没有专门为德育教育总结教学方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质量亟待提高。

(三)德育工作目标空泛

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学有时候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口号多,行动少,对学生实际德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小,表面上看起来强化了德育教育,本质上并没有。

(四)德育工作方法简单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通常也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理论考试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参与体验培养、提升德育水平。由于部分德育教师在教学中思想观念陈旧,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阻碍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且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也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枯燥,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差

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和心理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歌曲、影视作品等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即使受到了全面的、科学的品德行为教育,难敌两天时间在社会的消极环境及其负面影响这种尴尬状况。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德育意识,增强育人责任感

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需要从根本改变中小学教育中只注重分数的现状,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强化德育教育的意识,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把德育工作的教学成绩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学校德育教师素质有直接因素。学校要做好班主任教师的选择工作,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水平引导作用不能忽视。学校要抓好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更新年龄较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师生交际中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对青年班主任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道德方面的再教育。

(三)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

学校要对德育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要懂得爱自己的家庭,孝顺父母;要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主要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具体,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行动目标,从而有进步的动力。二是要不断与时俱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进行调整,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三是德育教育要有可操作性,从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出发,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

(四)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

学校应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杜绝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现象出现。二是在活动的点滴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三是通过校园文化,如在校园中张贴宣传画,名人名言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五)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

现在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有时候可以对德育教育有好的辅助效果,特别对于性格比较孤僻,或者由于家庭原因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从心理教育方面来加强德育教育效果很明显。

参考文献:

[1]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

[2]李世奇.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及其趋势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

[3]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

[4]郭定芳,肖长生.基于大学生视野的中小学德育现状探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

[5]谭友利.试析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新发展[J].新课程(上).2016.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德育工作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