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对现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机制进行梳理,探析政策支撑面和着力点,进而提出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完善、创新的举措和建议。同时,进一步的围绕政府、高校、社会、创业者四个层面构建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创业 机制
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是一项社会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千万万学子和家庭的期盼。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增长点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大力开展就业与创业工作,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就业人才和新型的创业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保障体系的完善的研究,这有助于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提供决策依据,增强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重视,形成一种良好社会氛围。而对各个高职院校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也能够提供重要参考。[1]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保障机制的支撑条件
解决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包括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各自的权利义务范围内各司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达到多赢和共赢。[2]
1.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就业与创业环境
建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在其中扮演着扶植者的重要角色。一方面,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直接关系到社会就业岗位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机制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围绕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可以说,现有政策涵盖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有效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体系,解除大学生创业道路上的诸多障碍。
2.高职院校要具体落实好就业与创业措施
高职院校是建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机制的实施者。自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把大学生就业纳入高职院校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强调大学生就业在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并严格要求高职院校的“一把手”对本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论是在硬件投入还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方面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3.企业要积极主动提供就业与创业基地
企业是建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机制的重要组成。企业应在双赢互利的原则下,实行优势互补,积极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或奖学金。同时,主动鼓励大学生进行研发实验、研发实践、自主研发、自主创业,逐步拓寬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更好地推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保障机制建设路径
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创业也是举步维艰,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教育定位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多年来凸显出产业结构尚不协调、发展方式尚不完善的现象,导致了市场产业发展中吸收消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不足。再有,虽然各级政府已经相继出台了很多鼓励支持大学生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政策和举措,但全社会整体就业机制仍然不甚健全,很多政策措施从操作性层面亟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因此,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支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长效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1.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增加就业岗位有效供给
从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折射出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很难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合适岗位,而且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抗风险能力较弱,其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产业,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也增加了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就业的吸纳能力。[3]
2.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优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环境
近几年来,为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重庆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2016年,重庆市就出台了一系列的通过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培训措施,设立创新创业奖励资金,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收费减免等,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在创业资金、税收、行政服务、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3.拓展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政府、企业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收集有效岗位需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定期向大学生人才市场公布。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不仅能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而且将有效引导高职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设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设计时要有市场需求导向。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信号就很难指导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因此,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市场需求信号调节人才供给,将极大的改善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式。[4]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全社会各方面密切配合,实现学习、实践、就业和创业各环节的紧密结合,共同建设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机制。只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建机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也必将能有效地解决未来一个时期内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冯峰.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 .
[2] 余燕.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3) .
[3] 施纪华.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 .
[4] 徐新华.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4,(2).
作者简介
曾文思(1987-),女,讲师,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