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

2016-10-21 03:09赵亚文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素质课外阅读笔者

赵亚文

21世纪,根据人才素质要求,将语文素质分为四个方面:1.学生能迅速、有效地理解文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2.学会做人,拥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3.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4.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十分丰富。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只有不断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背诵,阅读中注重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如果不背诵是不会将标准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的。”但语文教学一直采用的都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深透,老师只有讲个不停,岂不知讲解的越多,教学效率就更低,其症结就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笔者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应以“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加强这一手段笔者采取了以下三点措施:

1.阅读教学中淡化内容分析,强化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加强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强化背诵诗文佳作。教完一课后,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已会背诵要求背诵的,作为教师评价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背诵量

在当前的教科书中,不论是散文、寓言故事,还是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要求背诵的地方却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共有7篇,共1090字,每天平均背诵不到10个字。所以除了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每单元还挑选3—4个好言好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并成为考核的一部分。

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当前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所以笔者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熟读背诵强记。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熟练运用了。

二、博览,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笔者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笔者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挑选课外读物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阅读时积累语言。笔者是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的:1.省编的《小学业生阅读文选》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2.订阅少儿刊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让学生交换阅读。3.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了很多东西,但是真正记住的却不多。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属于创造性笔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变主动,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

3.给学生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知识增长了,眼界也扩大了,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努力。所以笔者给学生尽量多的提供机会让他们“才华”得到展示。做法是1.每周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如“美文欣赏会”、“词句接力赛”、“朗诵擂台赛”等。2.将班上的学习园地,开辟成“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鼓励学生把摘录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抄上去,并互相学习。这样,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绩,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作文,从写作中积累语言

作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的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提高运用语言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妙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天天练呢?笔者认为,除了把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结合在一起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间。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训练知能转换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果使用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中的相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事物和联想后,用一篇短文让学生练习联想。又如仿写句式、篇章结构、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一段时,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意境中,笔者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什么话对小姐弟说呢?”这样安排后,学生就有

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笔者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启到了一箭三雕的

作用。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一段情节简单,为了深化理解小雨来的英雄品质,笔者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方式,增加了学生的语言使用频率。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到其他的新鲜词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语言积累的轴心诵读、博览、作文,再加上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肯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素质课外阅读笔者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老师,别走……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