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薇
摘 要 免费师范教育的重新施行,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包括其历史发展的研究。通过梳理免费师范教育改革背景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存在的师范教育质量下降、教师待遇与地位不高、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师范教育弱化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免费师范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对其进行改革有着必要性,这些对免费师范教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免费师范教育 历史梳理 改革背景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3.002
Free Norm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form Background Research
CUI Wei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13)
Abstract Reintroduction of free teacher education, attracting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conduct studies, including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mbing through free teachers education reform in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in the qua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pay and status is not high, uneve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weakening problem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teacher education its reform process, and this is important to study free normal education.
Key words free normal education; history combing; reform background
1 免费师范教育改革背景的历史梳理
免费师范教育从首次实行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在2007年对其进行改革之前,它的发展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 中国近代免费师范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896年12月,盛宣怀获准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他着手先筹设南洋公学师范院,招考学生40名,于1897年4月正式开学,①这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中国师范教育创建时,就吸收了国外有效做法,规定师范生享受公费待遇和毕业生效力教育义务”,②以此吸引贫苦优秀学子从教。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第一次以国家政策的形式规定了给予师范生免费接受教育的待遇。《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指出,學习期间实行官费,“初级师范学堂经费,当就各地筹款备用,师范学生毋庸纳费”。③《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中也有相似的规定。学生在享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同时,也要履行一定的义务。比如《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师范毕业生有从事小学堂教员之义务,年限为完全科6年(私费生3年),简易科3年(私费生2年)。”④
免费师范教育在民国初期得到进一步发展。1912年下发的《师范教育令》指出,“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免交纳学费,并由本学校酌给校内必要费用”,⑤这推动了免费师范教育的实施。但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免费师范教育逐渐走向衰败。1922年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取消了师范生的公费待遇。之后,我国的师范院校开始并入综合大学,不再具有独立性。直到1932年,《关于教育之决议案》明确提出师范学校应单独设立,免费师范教育逐渐恢复。接着,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师范教育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为了促进师范教育的发展,政府后来又颁布了《师范学院规程》、《全国师范学校学生公费实施办法》,指出免收师范生的学杂费,此外还给他们提供补助,并缩减了他们的任教年限。
1.2 新中国成立后免费师范教育的兴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历经曲折。在1950年颁布的《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里,对师范生的入学条件和他们所享受的包括助学金和毕业分配等待遇作了明确规定。1951年出台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以及1952年出台的《中等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和《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将综合性大学的师范学院独立出来,成立师范院校,而师范生继续享受免费和助学金待遇。这一时期,国家对高等师范院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使得师资队伍和学校硬件设施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免费师范教育迅速发展。虽然1955年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一般学生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将享受助学金的学生的范围由全部学生缩改为部分学生,但师范大学学生仍全部享受助学金政策。不过到了1966年,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师范教育基本停滞。
1.3 改革开放后免费师范教育的全面施行
这一时期的免费师范教育发展最快。1977年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的办法》指出,研究生、高等师范、中等师范、护士、艺术、体育和采煤等专业的学生全都按百分之百的比例享受助学金。1978年,国家再次强调所有的师范生都享有助学金。颁布于1983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办法》拓宽了助学金的使用范围,助学金不再仅仅用于助学和伙食的保障上,还可以用于给学生颁发奖学金和资助学生出国等。之后,我国继续大力发展师范教育。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对师范教育的加强工作进行了强调,明确指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使师范教育得以更好的发展。1996年,颁布了《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师范专业学生免缴学费,并享受助学金,但毕业后要有五年任教服务期。
1.4 部分收费后免费师范教育的逐步取消
自1997年起,我国的大学普遍实行扩招。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高校在收费上进行了制度改革,同时,高等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关于2000 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高等师范院校要逐步按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践行收费制度。为响应国家号召,许多师范大学开始对师范生收取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学费。高校收取学费的标准应依据学生的日常花销、当地的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来决定。随着制度的施行,免费师范教育逐步取消。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实行并轨招生的政策于2001年正式在北京师范大学施行。自2003年起,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开始普遍实行并轨政策,免费师范教育的实施中止,高等教育全面收费的时代到来了,师范生自此不再享有之前的各种特殊待遇。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宣告了免费师范教育在我国再一次被取消,这在某种层面抑制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2 免费师范教育改革背景的问题分析
在实行免费师范教育改革时,免费师范教育呈现出的问题主要是在师范教育质量下降、教师待遇与地位、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师范教育严重弱化等四方面。
2.1 教师队伍质量整体下滑导致师范教育质量式微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钟秉林曾指出,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和关键。⑥优质的教育质量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师范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只有教师的能力强、素质高,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从而提高师范教育的整体质量。黎婉勤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得不到保证,中小学教育质量将不可避免地下滑,而这会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⑦若得不到高质量的新鲜师资力量的补充,师资短缺和师资质量下滑问题会日益突出,所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直面诸多挑战。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教师要掌握高新科技,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的信息化。其次是教师要拥有创新精神,不断革新并进行自我提升。
2.2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强导致从事教师的人员教育信念缺失
我国教师普遍职业幸福感不够,部分教师的教育信念存在缺失或偏差。首先,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教师在我国一直都未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尊崇感不够。芬兰的教育屡居全球第一与教师的社会荣誉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教师没有被给予足够的信任。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信任度不高,教师的行为常常遭到质疑,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再次,教师权利的行使得不到保障。教师需要高度的教育自主权。而高度的教育自主权也是使教师在芬兰成为很有魅力、很受欢迎的吸引力极强的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职业幸福感不足的教师会缺失教育信念,而一个好教师一定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教师信念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包括理论性知识)时起着过滤筛选作用,因此对教师学习具有引导作用。教师信念还影响着教师的直觉与判断,继而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言行。”⑧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有利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个人荣誉感的提升。
2.3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师资分布不均衡导致教育发展差异极大
由于受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分布极度不均衡。这促使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和提升,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差异增大。东部地区多沿海,发展较早,基础设施好,城市化、科技水平高;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接收较缓,科技文化欠发达。中西部由于贫困问题,教学环境較为恶劣,一些学校连最基本的硬件设施都无法保证,课程开设也无法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需求。师资分布的不均衡制约了中西部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纪萌芽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师资力量雄厚,基础教育比较发达,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较落后,以至于优秀的教师欠缺,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教育发展等各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⑨由于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和待遇相差很多,致使中西部地区的教师流失率非常大,教师大多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走向发达地区,更多的人愿意留在东部,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报酬和更好的发展。
2.4 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导致师范教育“学术性”弱化
由于我国的师资数量已从相对短缺的状态达到供求平衡,学校和社会转而重视师资的质量,加大了对优质师资的需求。师范院校不再独立进行教师教育,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也不再仅仅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教师教育越来越趋于开放式。这种种原因都促使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而这种转型本身就是对教师教育的一种冲击。当师范院校转化成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上,淡忘了师范院校原有的特色和历史使命。叶澜教授早些年就指出“分析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我得出的结论是:这正是一个在现实中存在的,但在逻辑上不存在的‘真实的假问题”。⑩张斌贤也认为,各级师范类学校都在极力向综合性大学靠拢,追求专业的综合性和学术性,削弱了师范专业的师范性,导致师范院校发展定位的偏差,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对师范类人才的培养和学科教育研究产生了消极影响。豘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降低了整个师范教育发展的原动力,更多的人将师范教育视为可有可无之物。
注释
① 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7:19.
② 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8.
③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222.
④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8:2164.
⑤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1912-1949)[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7:437.
⑥ 钟秉林.推进灵活多样培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13-16.
⑦ 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3):24-28.
⑧ 秦立霞.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教师信念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8-162.
⑨ 纪萌芽.我国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5.
⑩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10-16.
豘 张斌贤,李子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8(6):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