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也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农业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环境出现种种问题,例如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都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黑龙江农业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体系,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04
1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基本概况与现状
1.1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基本概况
黑龙江省在我国的东北部,全省土地面积达到了45.38万km2,是我国面积较为广阔的地域。从其地貌特征来看,在其东部有三江平原,西部有松嫩平原, 在其北部有大小兴安岭山地,南临长白山。黑龙江省的整体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3.6%,且具有广阔的平原面积,适合发展农业经济,其耕地总面积可以达到1183.8万hm2,约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9.7%。黑龙江省为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其年平均气温为4.8℃,年降水量在400~800mm,适合发展农业经济。
1.2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在当前的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造成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严重。在其农业生产中,对地下水开采量不断上升,导致农业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与浪费。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为了环节这一问题,需要重视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大量的化肥等化工原料,对土壤的肥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肥力流失与水土流失,土地严重沙化;由于在农业生产中的工业性投入较多,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經营,导致农业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迅速下降。
2 改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2.1 兴修水利、抗击旱涝灾害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水域面积有逐渐缩小的趋势。黑龙江水源主要来自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个水系以及兴凯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的湖泊水源,其年降雨量为400~800mm。黑龙江省的整体旱情比较严重,尤其容易出春旱,但是夏季降雨量骤增,这就使得在其农业发展中面临着春季抗旱、夏季抗涝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管理中,可以将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并积极地引进喷灌、滴灌、渗灌等现代化的水利设施,从而能够有效的应对旱情。同时还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做好对松花江、嫩江等主要水利资源的防洪工作,要建立起能够覆盖全省区域面积的防洪指挥系统,一旦出现洪涝灾害能够组织抢险、抢收等工作。
2.2 扩大树草种植面积,加强沙漠化治理
在黑龙江省有严重的沙化趋势,尤其是在泰来县、大庆市与齐齐哈尔市的沙化现象尤为严重,在嫩江下游和三江平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化问题,并且以每年3000hm2的速度逐渐递增。这就需要在其农业生产中能够认识到加强沙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并能采取积极的措施。要实行退耕还草还林,要对黑龙江省境内的湿地沼泽进行保护,对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的涵养水分标准,进一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还需要栽植大量的防护林,并能够种植固沙林,扩大植被面积,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沙化现象。也可以在沙地进行大面积的还草种植,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沙土扩展现象。
2.3 加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工农业产品对土壤会造成一定的侵蚀与破坏,使土地的整体肥力逐渐下降,土壤本身的有机质也逐渐变薄、减弱。在近年来黑龙江省优质黑土与黑钙土的面积已经逐渐减弱到土地总面积的15%。受到世界的化工农业发展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工产品,使得田间管理更加便利,使农业生产的强度不断下降,减少了农民的总体工作量,但是对土地有较强的侵蚀性,对水源也会造成较强的污染,对整体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加强对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需要改变传统管理中破坏——管理——再破坏——再管理的管理模式,应该建立起以保为主,先保后治的管理方法。
3 结束语
黑龙江省其本身具备稀少的黑土地,且其为立体气候,并拥有多样性的生物资源,是大力发展绿色、也是农业经济的有力地区。但是在近年中逐渐出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其生产发展中能够合理应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进一步促进黑龙省的经济整体发展。
作者简介:李瑜(196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任职于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研究方向:生态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