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流动花”,爱洒“芬芳园”

2016-10-21 06:11洪素求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

洪素求

【摘 要】目前,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流动学生也增多,而这类学生往往成为学困生。本文是通过对造成这类学生学困因素的调查,收集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旨在通过调查,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呵护这个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够享受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学困;弱势群体;爱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随同父母进城的儿童就成了一群“流动的花朵”,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地区、语言、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差异,这些外来民工子女一下子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在所在的学校中,往往成为一只只离群的雁、单飞的鸟。常此以往,他们大多都处于学困生的行列。因此,筆者对造成外来务工子女的学困因素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引导更多的教师关注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一些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素质,促使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

二、学困因素

(一)学习环境的变更

“流动的花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就因为流动性强造成许多孩子都会有辍学的可能。有时出现一个学期上到一半便不能再上了,下个学期可能又得到另一个学校。经常到新的学习环境就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一切都是陌生的,同学们的谈话插不上嘴,班级或同学之间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没有财力参加,慢慢地离同学越来越远,性格变得孤僻,再加上对当地新教材的不熟悉和对新老师教法的不适应,使他们觉得学习效果总是不理想,心理负担变得越来越沉重。

(二)知识环节的中断

“流动花朵”中的很多人或多或少的有辍学的经历,使得知识环节中断。因为知识环节上的缺陷,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与其他同学有距离。随着年级升高这种差距会拉得更大,学习上也觉得困难更多。长此以往,他们对学习就没了兴趣,所以,对很多民工子女来说,学习根本就是一种折磨。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部分民工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业还是很关心的,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能够有所成就,能够通过学习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但大部分的家长并没有在学习给予帮助。家庭贫困又导致了民工子弟学习环境非常差。有的孩子甚至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部分时间还得花在家务中。这些孩子的父母又大多都来自农村或偏僻的山区,受教育程度低。由于父母文化素质低,导致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偏离,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使用棍棒教育,用打骂压制的方法来管教孩子,挫伤孩子自尊心;要么置之不理。这些常常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厌学。

影响这群“流动的花朵”学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全社会性的。

三、讨论与对策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时写下的题词。这群“流动的花朵”,他们同样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呵护,更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尊重、理解、关爱、鼓励他们,实施人文关怀,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爱心浇灌心灵,架起师生间爱的桥梁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展示自己。与他们谈话时,要多一些笑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压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信,从而敞开自己的心扉。在生活偏爱他们,在学习上偏爱他们。同他们交朋友,一块讨论问题,一起做游戏,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一个威严的老师只会把话说到学生的耳中,让他们被动地知道什么是他们所不能做的;而一个慈祥的大姐姐或者大哥哥却可以把话说到学生的心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他们应努力去争取的。

我以前曾接触到这样一个外来民工的孩子,是个男孩。虽然我不是他的班主任,但是我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他刚入学时,好玩,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用暴力解决,对于这一切,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表示不解。终于有一天,我在课间找准时机,悠闲地和他聊天,谈完我才发现他也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他也渴望去交到朋友,而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他的保护色。经过那次谈话,我平时就特别关注这孩子,经常和他沟通,在生活和学习上及时给予帮助。几个月下来,他的好朋友多了,学习也步入了正轨,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回老家时,是特地来我的办公室哭着跟我道别的。而这一切都是需要教师用爱心浇灌出来的。

(二)活动打开心扉,架起心灵与心灵对话的桥梁

1.手拉着手,心连着心

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父母忙于生计,缺少相互交流,很多心里话不能及时表达出来。针对这一现状在班里可以创设活动让本地孩子主动结交外来的孩子,让孩子们面对面地敞开心扉,诉说心理话,把自己心中的苦恼诉说出来,释放心中的压力。平时利用节假日要求他们自己设计制作友谊卡,互赠友谊卡,写祝贺语,使这些“流动的花朵”感受到同学的友情,慢慢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从而使其更快的融入班集体中。

2.营造氛围,增强自信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制订班级的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比如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主题班会,学唱刘德华唱的歌曲《中国人》,让大家认识到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这一家人都有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我们是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新来插班的同学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同时加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班训以及班级奋斗的目标,并把它们张贴在班级醒目的位置。在班级中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开辟有关专栏,把民工子女的闪光点罗列出来,使他们总感觉到“我是能干的,别人是喜欢我的”。 从而充满自信地学习、生活。

(三)关爱传递到家,架起家庭与学校的桥梁

对民工子女来说,学校是他们主要的学习环境,而家庭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环境,只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才更容易开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非常重视做好家校协同教育。因为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就读的流动性很强,因此,我积极做好档案备案工作,做好住址、电话号码的登记,并及时做好资料追踪更新工作。不少家长因为成天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生活和学习,甚至有的连小孩有没有来上学他们都不知道。因此,我非常重视考勤的登记,发现有谁缺勤了就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了解情况。平时,也经常通过电访、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多接触,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碰到问题了,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对策;进步了,表现出色了,同样及时告知并表扬鼓励。这样避免了家长在心理上存在对电访和家访的担忧。

外来务工人口的增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作为学校,随时调整自身的办学节奏,将“流动的花朵”视为方兴未艾的教育资源。并对其倾注真情,充分发挥其内在的育人潜能,实现教育资源重组的相得益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流动的花朵也将在素质教育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尽吐美丽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池方浩,池哲萍.研究文稿的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2]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于永正.教海漫记[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
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暖民心
金融创新支持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