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个案研究的反思

2016-10-21 12:10郭秋洁
山东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案例师生交流

郭秋洁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的一些个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反思,最后有针对性地归纳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个案研究反思

一、 研究背景及理论介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又提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这都强调了对话教学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动态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人们在交流对话中理解与欣赏,运用与实践。

现实生活中,理论与实践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方面,对话教学理论提倡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对学生不能进行强制灌输;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课堂存在着烦琐而累赘的提问现象;还有一种课堂,对话教学过程被教学多媒体代替,对话教学的意义没有得到体现。

“对话教学”的含义很多,本文比较提倡的内涵即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2]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3]

因此,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对话教学实践进行认真的反思、剖析,并探讨如何将理论向实践转化,促进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二、 个案研究及反思

(一)案例一及反思

案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课的最后,教师以对联的方式总结课文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形同陌路人。”要求学生们能说一个横批,学生们在下面小声讨论的很多,如“世态炎凉”,“唯利是图”等回答。

反思:教师的这一方式非常新颖,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只是被动的倾听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解释,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也非常短暂,也没有关注学生产生的疑问,这些教学方式和行为减少了这个教学内容的活力,对话与理解的过程十分有限。

(二)案例二及反思

案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片断,教师设想的是让学生能够有话剧表演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情怀。教师让学生在话剧中表演,扮演不同的角色。剧中的人物有:刘禹锡、白居易、店小二等。

反思:毫无疑问,教师的预设比较有创意,给学生创设一个古代诗词的场景,开始是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对话中。但是,教师在对话过程中,不断插入古诗词的讲解,将注意力大放在了归纳和演绎上,从而取代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原本是一堂非常有意境的对话课堂变得非常无趣,学生的兴趣逐渐降低,又重新回到平时围绕学习知识的起始点,根本谈不上意义的生成。

(三)案例三及反思

案例:《山中避雨》第一课时片断。老师通过提问学生对下雨天的感受來导入新课,检查学生是否提前读过课文,教师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课前的阅读情况。

反思: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学生朗读课文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要求,没有明白朗读中应该注意的内容,如,语调和节奏,而这正是文本对话者心声的吐露,学生对文本的朗读,没有倾听到作者的声音,所以,学生读书读课文时会出现“心不在焉”、“死气沉沉”的现象,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四)案例四及反思

案例:《小石潭记》第二课时片断。就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小组讨论文章是怎样把鱼描写得很生动?怎样做到侧面又烘托了水和鱼之间的关系?

反思:小组对话交流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只是巡视了一圈教室,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并没有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引导,再加上学生有限的水平,讨论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产生交流的需要,进而开展小组讨论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三、 语文对话教学的实现方式

(一)师生对话:实现真正的交流

马丁·布伯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喻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4]在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展开互动交流,师生对话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与发展。师生之间是一种同伴式的参与、合作关系,二者的合作达成一种默契,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亲临在场,师生都沉浸与被吸引到对话中,互相接纳、互相敞开和互相理解.在对话中,教师以自己真实的、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他以帮助,并且指导学生理解生活、理解世界、理解自我,通过对话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生生对话:在合作中互相进步

巴赫金说,每个声音都以自己的独立存在呈现于世界中,对话者之间必须有不同的声音才能构成真正的对话关系。生生对话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思想、互通有无的过程。语文学习中,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不可必免,学生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要想使他们超越自己的认识,接受并理解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要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语文教师鼓励和组织他们进行合作与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发生碰撞,思想相互交流,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更加丰富的见解,在相互对话中共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分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三)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交流

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重要学科,对话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师生与文本即教材之间的对话。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主动的体验,读者体验的过程中生成了文本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都属于读者,教师应提前体验教材,才能更加有准备地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作品,体会作品的情感。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语文能力,才能更深入地体会文章中的喜怒哀乐、从而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

[2]郑金州.对话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35.

[3]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77-80.

[4]转引自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页.

[5] .郝秀文:《“对话”与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6]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重庆 404100)

猜你喜欢
案例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麻辣师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