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

2016-10-21 14:51杨建宇
绿色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环保措施环境影响

杨建宇

摘要:指出了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河道是否畅通,对当地的水利工程有很大影响。分析了河道治理类工程对水环境、空气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河道治理工程的环保措施,以期减少河道治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环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8902

1 引言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其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河道的防洪能力,防洪堤本身在运营期不会产生废水,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施工期生产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废油及建筑材料撒落进入水体等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河道治理工程通常是在天然河道基础上进行的,这就直接破坏了原有长期形成的生态系统,导致了河流局部形态的单一和非连续性。因此,目前的河道治理工程往往十分重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重建或优化,重视水质的改善、河道的美学景觀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清除原有污染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和景观价值,采取诸如生态堤岸、生态护坡、河道的仿自然曲度设计(不再是直线型河道)、绿化景观营造等。比如在常见的河道清淤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开挖的各种废弃物的累积,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河道治理类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

2.1 对水环境的影响

2.1.1 施工生产废水

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此类废水主要的污染物为SS,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施工生产的废水若直接排入河道则会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施工废水不得排入河道,应当采取必要的收集处理措施,将施工废水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不得外排。

2.1.2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临时生产生活区,比如某地区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时候,工程平均施工人数为225人,工期1年,生活用水排放水量按60L/(人·d)计算,排水系数按0.8计,则日产生生活污水为10.8 m3,施工期共产生生活污水3942 m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水质类似于普通生活污水水质,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不大,污染物浓度也较小,但不得排入河道,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收集处理后回用。

2.1.3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及机修含油废水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和机修含油废水主要产生于设备维修保养场,有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区域距离人口密集的市区比较近,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市区的修配、加工条件,工地不设大型机修厂,只设简易机修厂,但是对于一些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则很有可能设置大型机械,会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

2.2 空气环境

河道治理工程在运营期不产生空气污染物,工程建设对空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机械废气。

2.2.1 施工扬尘

扬尘属于粒径较小的降尘,在施工道路处极易起尘。引起道路扬尘的因素较多,主要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载重量、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路面积尘量、尘土湿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风速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此外,粉状材料本身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遮盖等防护措施不当,遇风也会起尘。在很多河道治理地区,其地面环境都不是很好,很容易出现车辆运输扬尘的问题。

2.2.2 施工区扬尘

施工区扬尘主要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的二次扬尘等,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与起尘量有很大关系,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大,比较容易产生扬尘污染,必须对其堆场采取有效的遮挡措施。

2.3 生态环境

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占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以及工程占地改变原有土地利用形式,此外还有地表开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引发的水土流失影响。工程实施后由于地表开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将会引发水土流失影响,因此必须按照水土保持篇章或专题报告中提出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落实水保措施,以减轻水土流失影响。

3 河道治理工程的环保措施探讨

3.1 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制定河道治理工程的方案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为了要提高河道治理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则应该要针对具体的河道治理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保证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遵循以下原则。

3.1.1 针对性原则

针对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结合工程及周围地区环境状况特点,合理布置和设计环境保护措施。

3.1.2 协调性原则

环境保护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紧密结合,与水土保持方案等专业设计相协调,既要维护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要使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活动满足工程区域总体环境质量目标的要求。

3.1.3 可操作性原则

环境保护措施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重在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设计和具体防治措施的落实。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监理、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3.2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河道治理过程中的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设计主要针对施工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针对上述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应该要加强控制,各种废水不能随意排放,应该要经过处理之后进行统一排放,防止对水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不设置大型机修厂仅设置简易机修厂,可以将含油废水和车辆冲洗废水汇集到收集池内,在废水收集池旁设废水砂滤桶和清水池,用抽水泵将废水收集池中的废水抽排入砂滤桶内进行过滤处理,经过滤后的清水自排进入清水池,清水池中的水可回用于车辆冲洗和场地洒水。

3.3 空气环境保护设计

空气环境保护过程中,可以选用低尘工艺,在扬尘量较大的作业面适时采取湿法作业。尽量不在大风天施工作业,尤其是引起地面扰动的作业。同时要做好洒水降尘工作。在开挖集中的场区采取洒水措施,非雨天每天3~4次定时对施工道路洒水,加速粉尘沉降。尤其是对于一些扬尘比较严重的地段,应增加洒水次数。运输石灰、中砂、水泥等粉状材料的车辆应覆盖篷布,以减少撒落对道路周边居民点的影响。

3.4 生态环境保护设计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结合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植被保护和景观维持。避免雨天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对施工区内的高大乔木,应尽量避让,能不砍伐的尽量不砍伐,以减少工程建设对植物的影响;取土场植被恢复尽量选用当地乡土物种,减少外来物种的生态入侵,保证当地植物区系的原生性。

4 结语

河道治理是预防洪水、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河道整治成为当前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河道整治工程对环境带来破坏的现象。因此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对工程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分析,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河道治理。

参考文献:

[1]白 义.浅谈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J].广东科技,2008(12).

[2]费永法.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对策[J].水资源保护,2011(7).

[3]尹晓煜.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措施思考[J].山西科技,2006(8).

[4]蔡娟,刘瑶,苏胜利.平原地区河道整治工程土壤、底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浙江嘉兴市平湖塘延[5]伸拓浚工程为例[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6]冯志东.基于河道整治的环境影响分析[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09).

[7]周圣.雅鲁河治理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评价[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12).

[8]任弈.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3).

[9]邱利勇.襄垣县甘村湿地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对策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2014(02).

猜你喜欢
环保措施环境影响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环保措施研究
97环保法对巴基斯坦管道项目实施的影响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的环保措施探析
市政建设要考虑环保节能的意识
浅谈龙嘉机场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案
基于适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