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区域环境噪声现状、预测及防治对策研究

2016-10-21 14:22廖伟马艳龙明梅
绿色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现状分析

廖伟 马艳 龙明梅

摘要:指出了区域噪声监测的目的是评价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以分析城市声环境质量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结合对重庆市北碚区“十二五”期间的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分析,并对“十三五”期間的噪声污染做出预测,提出了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以期为环境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分析;污染预测;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6503

1 引言

噪声的生物学解释是指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物理学解释指振幅和频率杂乱、断续或统计上无规则的声振动。对噪声的感受因人的年龄、职业、时间及所在地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判断。当噪声成为城市环境的普遍问题时,就成了噪声污染。噪声污染能多方面危害人类,主要体现在对听力的损伤、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上[1]。实验表明,40~50 dB的噪声就会对听力有损害,80~85 dB的噪声会造成听力的轻度损伤,长时间接触85 dB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少量噪声性耳聋。噪声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2]。受到噪声污染之后,人们会产生一些听力上的幻觉或者烦恼,继而影响大脑休息,使精神疲惫,心情烦躁不安,给生活带来困难[3],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噪声污染,为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北碚区位于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西北面,是重庆市都市功能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范围位于北纬29°37′~29°57′,东经106°18′~106°33′之间。全区南北相距最长33.2 km,东西相距最宽24 km,幅员面积751.56 km2,东邻渝北区,南接沙坪坝区,西靠壁山区,北接壤合川区,是重庆联接川北的大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北碚区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新涌入的居民不断增多,关于噪声的扰民投诉早已成为近年来环保投诉的一个重点。而区域噪声监测的目的是评价整个城市环境噪声的总体水平,分析城市声环境质量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因此,结合对重庆市北碚区“十二五”期间的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分析,并对“十三五”期间的噪声污染做出预测,有助于及时了解城市的噪声污染状况,为减少和预防噪声污染有针对性地谏言献策,为环境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2 区域噪声监测技术规定

2.1 区域噪声监测的点位设置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中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方法[4],将整个北碚区城市建成区划分成34个等大的正方形网格(1000 m×1000 m),覆盖面积34 km2,覆盖人口23.85万人,并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布设1个监测点位(若网格中心点不宜测量,则将监测点位移动到距离中心点最近的可测量位置进行测量)。测点位置距离人和反射面(地面除外)至少3.5 m外,监测点位高度距地面为1.2~4.0 m,并同时记录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监测年度、城市代码、监测站名、网格边长(m)、建成区面积(km2)、网格代码、测点名称、测点经度、测点纬度、测点参照物、网格覆盖人口(万人)和功能区代码(0类区、1类区、2类区、3类区、4类区)等内容。

2.2 区域噪声监测的频次、时间与测量量

监测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年的春季进行,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昼间监测每年1次,监测应在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测量,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正常工作时段。夜间监测每五年1次,在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监测,监测从夜间起始时间开始,测量时段应覆盖整个夜间时段。每个监测点位测量量应包括:测量10min的等效连续A声级Leq(简称:等效声级),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Lmax(最大声级)、Lmin(最小声级)和标准偏差(SD)。

2.3 区域噪声监测的结果与评价

区域噪声监测时应同时记录以下内容:监测仪器(型号、编号)、声校准器(型号、编号)、监测前(后)校准值、气象条件、网格代码、测点名称、监测时刻、声源代码(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其它噪声)和2.2中提及的测量量等。

将整个城市所有网格测点测得的等效声级分昼间和夜间,按式(1)进行算术平均运算,所得到的昼间平均值d和夜间平均值n代表该城市昼间和夜间的环境噪声总体水平。

3 区域噪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十二五”期间北碚区区域噪声监测现状

重庆市北碚区环境监测站“十二五”期间对34个区域噪声监测点位(含西南大学礼堂、西南大学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等6个1类区点位,火车站、西师附中等28个2类区点位)进行了持续监测,监测结果见表2,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图见图1、图2。

3.2 “十二五”期间北碚区区域噪声评价

由表2和图1可见,重庆市北碚区整个“十二五”期间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均为二级,评价为较好,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三级,评价为较差,总体来说,“十二五”期间区域噪声稳中有降,2015年虽略有回升,但仍较“十二五”前期有明显好转。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北碚区1类功能区的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基本保持稳定,2015年略有上升,2类功能区和总体区域噪声的昼间等效声级趋势保持一致,稳中有降,2015年上升幅度较1类功能区更小。

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北碚区实施建成区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集中监管、其他部门和镇街各司其职、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运行顺畅,效果显著。“噪声达标区”和“安静居住小区”的创建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和社会生活噪声综合整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宁静行动”成效明显。但是,2015年区域噪声监测结果仍有小幅度上扬,特别是1类区上扬幅度较大,说明建成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仍然需要大力推进。

4 “十三五”期间噪声污染预测及防治对策

4.1 “十三五”期间城市噪声污染预测

声环境质量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等四个方面,故“十三五”噪声污染预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4.1.1 生活噪声

北碚区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新增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不断聚集的重要城区,有以下情况需要注意,①以前地处偏远的老企业成为城市中心的新污染源;②新增城区商业、文化、生活娱乐等活动必然增加;③城区夜间临时餐饮(烧烤等)、娱乐活动(广场舞等)等扰民问题日益增多。加上生活噪声面临污染源复杂、随机、点多、面广,规范化管理难等问题,因此,“十三五”期间北碚区生活噪声问题将日益突出。

4.1.2 交通噪声

北碚区本就面临山地城市道路狭窄、坡多路陡、噪声隔离区域不足、快速干道基本饱和的问题。“十三五”期间随着人流不断向北碚区聚集,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道路通行量不断增加,加上城市建成区公路里程增长,受交通噪声影响的范围扩大。因此,局部交通噪音超标的压力增大。

4.1.3 建筑施工噪声

根据12369环保热线投诉统计数据,建筑施工噪声投诉是噪声投诉的突出问题,“十二五”期间夜间建筑施工噪音扰民现象突出。“十三五”北碚区面临着极佳的发展机遇,今后随着城市建成区扩张,大型工地、片区开发、旧城改造等建筑工地持续进展,必将面临着夜间施工频率高的问题。而且,部分建设施工企业噪声防治意识不强,夜间违规作业。预计“十三五”建筑施工噪声和夜间扰民现象仍将突出。

4.1.4 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主要是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震动、摩擦撞击及气流扰动产生的噪声。北碚区工业噪声源目前保持较稳定状态,由于推行工业企业入园、规范化管理、产业布局的科学划分,预测“十三五”期间工业噪声污染处于可控状态,对居民生活干扰较小。

4.2 “十三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4.2.1 严格噪声源头预防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噪声准入,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新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声环境质量状况告知制度。

4.2.2 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严格限制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和音响器材的音量,加强商业经营活动噪声监管。巩固和深化“噪声达标区”和“安静居住小区”的创建成果。加强商业网点、娱乐场所的管理。环保、工商、公安、市政、街道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在整顿区容区貌的基础上,加强对宣传广播喇叭、商业音响文化娱乐场所和摆摊设点、流动摊贩的管理以及餐饮业夜间管理,结合运用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而降低社会生活噪声对区域环境的污染。

4.2.3 注重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交通管理和控制,完善禁鸣、限行、限速等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警示,调整敏感建筑物附近的公交车站场,对噪声监测结果超标严重、车流量巨大的道路实施车辆限速、分流,开展在用机动车辆定置噪声检测。对现有噪声超标严重、敏感建筑物集中、群众投诉强烈的道路(路段、道路节点),采用道路声屏障等降噪措施,降低道路噪声影响的程度。加强车辆年检工作,淘汰超期服役车辆。对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应吊销执照强行使其维护保养或安装消声设施,建议施行噪声达标行驶许可证制度。

4.2.4 加大工业噪声污染控制

对于噪声排放不达标、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工业企业继续实施限期治理、搬迁(关、停),基本消除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噪声扰民污染源。对位于居民楼或噪声敏感区域的噪声扰民的金属加工、木材加工、机车维修等小型加工企业逐步关停或搬迁。

4.2.5 加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

严格实施施工申报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时间,加强夜间施工許可的管理,开展夜间环境噪声现场巡查,加大对夜间违法施工单位的处罚力度。在空间分布上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场地,对产生高噪声工种尽量远离居民区进行作业,必要时可设置声屏障,以防止施工噪声外泄。积极开展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逐步取代工艺落后、噪声严重的施工机械设备。以经济手段支持效果显著、性能可靠的低噪声设备器材的生产,如由施工现场使用搅拌机搅拌混凝土改为采用商品混凝土,既可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又可以减轻城市环境噪声;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使用隔声板做施工场地围墙,可以使减轻噪声的效果明显。

4.2.6 狠抓噪声污染防治的教育宣传

切实把噪声污染防治作为环保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运用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噪声污染环境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结合几个重要节点,如“6·5 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5]。通过举办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噪声污染防治有奖征文等活动,增强有关部门的执法水平、企业守法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使噪声污染防治成为一项全民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刘志硕,申金升,卫振林.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成因分析及总体控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2):53~56.

[2]张军林.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及防治办法[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3(1):41~43.

[3]何景鑫.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与监测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2(10):165~166.

[4]国家环境保护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鲁蕴甜,张 皓.浅谈噪声污染与防治[J].科技信息,2014(4):252.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现状分析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