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龙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200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丰子恺大师的一篇散文作品。本文篇幅较长、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是文章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文章描写了作者幼时与小伙伴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用优美的笔触表现出儿童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将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游戏之中。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理解感知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满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细读课文,运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法,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加以品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掘、欣赏和创造生活中的美。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告别小学生活不久,而且天真活泼、好问,对美的事物充满好奇,但缺乏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但是本文对童年生活充满依恋,对童年游戏充满回忆,因而学生与本文很容易形成情感共鸣,并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曾在《风筝》一文中写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看来有意义的玩也是孩子们天经地义的行为。《童趣》一文中有“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玩能带给孩子许多乐趣。童心是天真浪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们小时候也都有哪些游戏体验?大家尽情回忆,也许艺术的美就蕴含在我们童稚活动中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竹影》,看看三个孩子的游戏,体会他们的乐趣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形象生动的描写。
2.体会本文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三、了解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他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大,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四、检测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门汀( ) 撇( ) 蘸( ) 惬意( )口头禅( )
五、初讀感知
明确:(1)是文章的线索,是孩子们和爸爸绘图的实物,也是爸爸借以传授绘画知识的一个媒介和引子,文章通过爸爸的讲解,展示了对我们绘画知识的启蒙。(2)说明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儿童也可以有艺术上的发现,进行艺术的创造,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表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六、合作赏析
(一)赏析内容
1.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中绘画形式的不同。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这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而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这与西方文化重实验有关。
2.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用这些体验更好地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爸爸从孩子的游戏中引入艺术的教育,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明确:有一种学说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之中。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她们的游戏和这种精神游戏很相似。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独特的“艺术”创造。
(二)赏析指导
结合课文相关段落,加以概括,并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储备进行分析研讨。
七、自主质疑
指导学生可以从某个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评论,提出疑问。(让学生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问题预设:
如:原来月亮在东方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正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院子里的光景当作一幅画,一支乐曲来描绘,形容生动地再现了院子里的光景由热闹明朗变得沉静幽静幽暗,符合孩子的视觉特点。)
八、达标训练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弥漫:充满。 闪烁: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B、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一样。
C、惬意:满足、满意。 包罗:一般指较小范围地包括。
D、意味:情调、情趣、趣味。 依样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2.“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__,喻体是__,比喻词是__,从比喻的类型看,它属于__喻。
3.“一种幽暗的光弥散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这句话中的“弥散”换成“照射”行不行?为什么?
4.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成为我国诗歌的传统题材,请写出两组描写“竹”的诗词名句。
参考答案:1.C。 2.黑影 青蛙 好像 明。 3.不行。“弥散”用动态形式来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美感。如果改成“照射”,就成了描写较强的光线了。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王维)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题墨竹图》郑板桥)
九、课堂小结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离我们很近,可能就蕴含在我们童稚的游戏中。对于艺术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
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五彩缤纷的生活,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用自己的真心去体味生活的美,并用你智慧的创造让人心动的美。
十、布置作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想一想是否与艺术上相关,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请把这种活动和发现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竹影
丰子恺
引:月夜乘凉
识:(看、听、画)竹 关注生活,发现美、欣赏美
悟:艺术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