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教学中专项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健美操专项内容设置中理论课的主要内容缺乏健美操科学理论基础方面的讲授以及有关音乐知识方面的内容;技术教学内容中适合于普通锻炼群体的内容相对缺乏,诸如尊巴等新兴课程的设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健美操专项能力培养中缺乏对科研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的学生应当加强教案撰写能力、评价总结能力和与学生沟通能力的认知;应提高对音乐的选择、剪辑与创编能力的认识;应提高自身与观众互动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应加强对理念创新的认识,提高对理念创新的认知,加强理念创新的运用。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健美操 专项能力培养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对人才质量特别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健美操人才专项能力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仅仅以师资为主的能力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本文以近年来已毕业的和仍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现行专项能力培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查,以期构建新型的健美操专项能力培养模式,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使我院健美操专项课程的教学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能力培养现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健美操体育教学能力进行相关的调查与研究,并通过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能力培养的分析。根据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的教学大纲和健美操专项学生问卷反馈,总结专项教学内容,以及各内容所占比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健美操概述、绘图等六方面,而没有健美操科学理论基础方面的讲授以及有关音乐知识方而的内容。
学生在专项课能力的学习中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健美操专项能力分别占94%和88.1%的比例,因此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项能力培养中属于重点和基础。编排能力和比赛表演能力则属于能力的拔高,分别占77.6%和44.8%的比例,需要在对基础掌握的前提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相对于基础能力来说在专项能力培养中比重有所下降。科研能力则未在专项能力中进行培养,科研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因此需要在专项课中注入,并且进行学习,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一)教学能力
由表2可知,学生在对专项能力中的课堂组织能力、讲解示范能力、有氧操带操能力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能力认知程度较高,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100%认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教案撰写能力、评价总结能力和与学生沟通能力的认识相对薄弱,教案撰写能力是每个老师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从成功的经验中来,更多的是从失败的教训中来,评价总结能力正是通过对一堂课的评价和总结,来提升课堂效率和经验积累。
(二)编排能力
由表3可知,学生对于动作的编排、队形的编排、造型的编排和空间的编排四块内容属于编排能力持非常肯定的意见。而音乐的选择、剪辑与创作和过渡连接的编排则只有41.8%和44.8%的學生予以肯定。音乐的选择、剪辑与创编是编排能力的基础,编排的完整性连贯性需要通过对过渡连接的掌握得以实现。因此,应提高学生对这方面能力的认识。
(三)比赛/表演能力
由表4可知,学生对比赛表演能力中的化妆能力、服装的选择与搭配能力、舞台表现力、舞台(场地)的掌控能力的认知相对明确,对观众的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占有56.7%和59.7%的比例,在比赛现场运动员和观众属于同一气场,双方互动直接影响彼此的心理状态以及赛场气氛继而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和比赛水平,临场应变能力是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发挥最高水平的重要表现。因此,应提高学生对与观众互动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认知,提高自身与观众互动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创新能力
通过表5可以看出学生在对思路、动作、造型、配合、风格创新认知比较明确,对理念创新占有44.8%,可以得知部分学生对于理念创新不明确,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理念创新在创新能力中属于基础,只有理念创新改变,才会有思路、动作、造型、配合和风格的创新,从根源创新才能做到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应当加强对理念创新的认识,提高对理念创新的认知,加强理念创新的运用。
四、结论与建议
健美操专项内容设置中理论课的主要内容缺乏健美操科学理论基础方面的讲授以及有关音乐知识方而的内容;技术教学内容中适合于普通锻炼群体的内容相对缺乏;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教案撰写能力、评价总结能力和与学生沟通能力的认知;学生需要提高音乐的选择、剪辑与创编是编排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实践课比例,不断激发学生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欣加,胡曼玲.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女大学生创编能力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541-1543.
[2] 肖光来,马鸿涛,张平.健美操[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6):1-7.
[3] 徐文娟.健美操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运动.2010(03).
[4] 陈爱民.高校体育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培养的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02(03).
[5] 安晓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6] 黄群玲.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7] 魏锦龙.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双向律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
[8] 吕慧青.浙江省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3(04).
[9] 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04).
[10] 李瑞祥.谈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J].2012(06).
[11] 孙炎川,张义亮,蔡蒋.运动员与现场观众互动策略研究[J].2011(06).
[12] 王健.析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现场应变能力培养[J].2012(02):57-58.
[13] 姜丽华.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2007.
[14] 田波,赵英才,王宇.创新型企业理念创新[J].税务经济.2007(05).
[15] 吕淑华.浅谈实习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J].2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