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君佑
摘要:我国在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十分成熟,而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也是在起步阶段。深究绩效评价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考核的流程,它的考核对象从业务的投入开始到业务流程及业务成果的产生。虽然好的绩效结果是每一个绩效评价的终极目标,但是我们对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评价并不能只针对工作结果而不关注整个过程的驱动力量。这就决定了应收账款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关键词:应收账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可测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客观重要性原则、4.双重指标结合原则、5.可比性原则、6.适时调整原则。
二、应收账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1.财务维度。平衡计分卡是传统绩效管理系统的一种继承,所以它仍保留了财务方面的指标。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因为财务目标可合理的展现出企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如何用固定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收益;其次,因为财务指标具有一定的广度,体现出企业多方参与者之间的利益,使内容更加具象性。而应收账款管理中,制定的指标更多应与应收账款本身有关,所以笔者选择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款率、应收账款与日销售额比、应收账款平均销售天数共四个财务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4-1)
其中: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4-2)
(2)应收账款回款率。应收账款回款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是否在合理期限内收回,收回的比例是多少的一种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回款率=(期初应收账款结存数+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期末应收账款结存数)/(期初应收账款结存数+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 (4-3)
通过应收账款回款率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货款回收水平处于什么状态。
(3)应收账款与日销售额比。这个指标与应收账款和日平均销售额相关,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与日销售额比=应收账款总额/(销售净额/360) (4-4)
该项指标表明了企业采用的信用条件,越高则表明企业采用的信用条件越宽松。从以上对三个指标的分析,再将其与同行业平均值进行比较,就可以对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作横向的比较分析了。
(4)应收账款平均销售天数。应收账款平均销售天数(DSO),是指一家企业把其账目中应收账款变成现金的平均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DSO=期未应收账款余额/这一时期的销售额×这一时期的天数 (4-5)
2.客户信用维度。
(1)客户信用评级。客户的信用是应收账款管理的核心,然而客户信用管理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由于银行信贷的重要性,才率先在银行界得到广泛应用,随后信托、证券等行业也相继开始进行企业客户信用管理。
(2)客户忠诚度。客户忠诚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享受厂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比较众多其他竞争厂家,该供应商具有一点或几点突出的优势,让客户忠实于厂商提供的产品。对于这样的厂家—客户关系,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并且客户的信用值也是相当高的,供货方同该客户形成的应收账款也会相对来说更好管理一些。
3.内部经营过程维度。
(1)应收账款政策契合度。对于时常发生、金额较大应收账款的企业,应收账款的收账政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能否如期回收,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与经营。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里我们采用访问打分的方式,对应收账款的收账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参与收账人员对应收账款政策制定的合理程度进行打分。
(2)應收账款政策施行度。制定了合理的收账政策,若不施行,依旧是形同虚设。所以应收账款政策的施行程度也成为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指标。由于指标具有一定的抽象程度,所以依旧采用访问打分的方式,对象仍然为负责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员工。对应收账款政策的施行程度打分,细分为是否按规章施行等内容,最后再综合所有参与访问人员的总成绩取平均值,作为这一指标的参考值。
4.学习成长维度。
(1)收账人员的个人绩效完成程度。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收账员工的个人绩效与企业应收账款回款程度挂钩,为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程序。这使得两个本来互不联系的个体联系到了一起,让职工从本质上更关注企业的应收账款,又被动转为主动。
(2)企业文化契合度。企业文化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的取得除了通过制定绩效考核这种“大棒打压”的刺激方式外,还在于供给其足够的精神食粮。
(3)团队合作程度。企业是一群人的组合,需要更强的凝聚力,并不推崇个人英雄主义。所以一个机构、部门是否能在本企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除了看团队中成员的个人能力外,更加重要的是各个成员间粘合力的强弱。
三、总结
应收账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它关系到未来我国应收账款管理的质量,所以这项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下去,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磊.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产业观察,2015(02).
[2] 侯艳莉.浅议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财经界,2015(06).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