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舒涵
【摘要】从教近十年,我对古诗文的教学仍感棘手,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原因是:文言内容枯燥、课堂乏味。在古诗文教学中便呈现了这样两种状态:一是老师滔滔不绝,讲得激情飞扬,学生却学得昏昏沉沉,一头雾水。二是学生索性不听课,为了应付考试而找来各种教辅资料死记硬背。
【关键词】初中 古诗文 关键 激发 兴趣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髓,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古诗文的比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摒弃单调、呆板、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和学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也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教学《三峡》,我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由“一位缺乏军事才能但又是明君”这句矛盾的话引出《曹刿论战》。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二、介绍诗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认知心理学认为“背景知识会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古诗文的创作年代、背景离现代都很久远,学生几乎都不了解。有时代的隔阂,为了消除时代隔阂,所以必须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以前我都是自己直接讲给学生听。后来发现这样做学生印象不深,仍然没能走进作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其实应当发动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自己动手去收集、整理,这样印象才深刻。如在学《狼》时,学生通过搜集,上台不但准确介绍了蒲松龄的生平,而且还把他屡试屡不第,设茶摊搜集《聊斋》创作素材的故事以及他那幅“有志者,事竟成”的对联都一一介绍出来。有的还收集了相关的图片。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前就酝酿起对古诗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上就容易达到高潮。
(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课堂是整个教学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把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为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教学形式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能力展示为宗旨,设计多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石壕吏》是传统名篇。一般教参都认为:石壕吏“吏呼一何怒”珍现的是小吏的凶恶残暴,如狼似虎。我却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一个下层军官的立场,设想他为何“怒”。学生想到:一个下层的小军官,迫于上司的命令而挖空心思“夜捉人”,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他家里也许还有妻儿老母,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朝不保夕……,教师既要让文章本身教育学生,又要让学生多角度地接触材料,用史实说话,或许这种认识有“混淆立场”之嫌,但它富有人文精神,也更吸引学生。还可以在课堂采取各种比赛:诵读比赛,表演比赛,答问比赛等。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二)发挥学生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课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想象力。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使远古的画面进入学生的脑海。可以指导学生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也可以续写或改写古诗文,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教学,抓住九种景物,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口头描述诗的意境,学生很快就描述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通过想象联想的手法,让学生面对面跟古人对话,将学生与作者的距離拉近,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桃花源记》时,引领学生想象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以及桃花源内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陶渊明所创造的理想社会。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桃花源存在到今天会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用现代的观点去想象,大大增强了阅读兴趣,既学习了文言知识,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激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他们进入古文化宝殿,寻求里面无尽的宝藏,使自己成为一个传承文明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