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参
【摘 要】制度是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涉及内容是多方面的,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额敏县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增强党组织活力,使之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
【关键词】基层党建;组织制度;党员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指出,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度保障。近年来,额敏县打破常规思维,着眼发展党内民主,不断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和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增强党组织活力;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严格党员管理疏通党员队伍出口,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等,为完善党的组织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完善党的组织制度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总体水平
1.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内选举制度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目前额敏县县级党代表256名,其中县级领导24名,科级领导139名,其中女性党代表65名;哈萨克族91名,维吾尔族14名,蒙古族14名,回族6名,东乡族1名,藏族1名;大专以上学历222名。乡支撑镇党代表433名。其中县级领导4名,科级领导118,退休干部3名,无职党员20名。其中女性党代表113名。
一是建立“1+3”运行体系,确保党代表工作规范化。按照因地制宜、重在基层、探索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立足高起点组建、规范化运行、分层次管理、机制化保障,建好党代表工作室“1个平台”和党代表、联络员、志愿者“3支队伍”的“1+3”运行体系,把党代表工作室打造成党群对话的重要平台、汇聚民智的新型载体、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基地,紧密结合落实县级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五个一”制度,不断提升党代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水平。
二是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制度,确保党代表工作有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拓宽党代表活动领域,丰富活动内涵,注重通过亲民活动建立党代表的良好形象,扩大党代表活动的社会影响,树立党代表的威信,及时反映社情民意,让党代表真正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三是坚持“三个定期”,确保党代表工作常态化。一是定期提前预告,二是定期走访,三是定期开展约谈活动。
2.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
围绕优化组织设置、提升服务功能、创新社会管理,设置社区联合党工委9个,下设社区直属党总支9个,设立机关党支部、夕阳红党支部、商企之家等建制性党组织。
(二)创新工作机制,发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推行社区干部“分责定岗”工作机制
结合实际,将社区工作人员合理划分为两部分,一站式服务大厅设6-7名群众工作代办员,坐班办公;其余工作人员负责分片包户,入户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施社区干部分类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资金挂钩,奖优罚劣,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2.建立联合党支部,实施党员干部交叉任职机制
制定《關于住村(社)工作队与所住村(社)建立联合党支部的通知》、《关于实行住村工作队成员兼任“两委”职务合力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安排意见》,建立联合党支部,将住村(社)工作队成员编入村(社)“两委”班子,把工作队六项工作任务与村(社)具体工作有效整合,确定45项具体工作职责,组织工作队成员与村(社)“两委”班子成员共同认领,相互带着干、干着学、边学边规范,努力做到岗位有人接、任务有人干、责任有人担、后备有力量,全面提升村(社)整体工作水平。
3.推行农村党员干部“网格服务区”工作机制
推行村队二级网格服务区管理机制,结合村队“两委”班子成员数,将各村队划分为4-6个片区,每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一级片区网格长,根据片区网格内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督促农牧民党员按照居住相近、便于服务的原则认领二级网格1500余个,配套印发《额敏县农村党员(干部)工作活动日志》3320本,明确责任,实现人进户、户进网格、网格进片区,到点能管事、出事不出格的新局面。
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制度落实不到位。一方面党组织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是党内监督弱化,即没有很好落实,也没有及时指出。
(二)基层党组织覆盖和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随着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逐渐出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区或小城镇集中等趋势,基层仍然以村(社)为单位组建党组织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党组织在引领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与新时期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年龄大的多、文化低的多、缺少一技之长的多的“三多”问题依然严重。
三、完善党的组织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全方位覆盖基层的组织网络
推行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形成县委牵头,以镇、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为网格单元,以党建工作带动社区建设的新模式。在按地域、按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在产业链、专业协会、社区楼宇建立党组织的模式。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形成整体合力。结合换届活动,拓宽选拔范围和渠道,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干部、配班子,改善和优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
(三)全力推进农牧社区规范化建设
鼓励基层党组织采取大村单独建,近村、小村合建等方式,共享农牧社区服务资源。按照“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原则,在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意愿”和“趣缘”需求,科学设置阵地功能布局,保证85%以上直接用于服务群众;建立健全民主议事机制,实行工作例会、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落实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转管理、村级重大事务“两议三审四公开”、“四知四清四掌握”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