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
摘要: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关键,作为实践教学活动,它对促进初中生的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具有良效。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改革创新挑战,本文也将就这一点来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途径,并加以案例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改革创新 作用 途径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预期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该遵循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相关意见,首先通过实验改进来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正如人们所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年龄尚小,对某些新鲜事物依然还处于好奇阶段,所以改变化学教学思路,创新内容,通过化学实验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就能够达到教学改革创新的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来解决传统实验教材中的诸多不足,虽然说许多初中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已经为教师所轻车熟路,也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但实际上许多实验教学案例依然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完善,做到创新性补充,深化教材内容改革成果[1]。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途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明确课本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内容,基于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来提升其可操作性,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教育效果,突破传统规范,给出更为高效、构思更加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案。为此,文中希望从初中化学实验的实验仪器装置、实验药品、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6方面内容实施改进,以达到教学创新效果。
实验仪器装置创新
在实验仪器选择方面应该以设计简易为主,注重它的操作简便性,且能够实现更好的化学实验现象效果。例如在对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方面,就可以进行如下创新设计,如图1。
如图1,对原始球形干燥管进行改造创新,其中将A装置设置改造为尾气吸收装置,它的原理就类似于导致在水中的漏斗;B装置设置为简易过滤器,它的创新功能就是净化天然水。同时可以考虑去掉上端两层,以便于活性炭在液体色素吸附实验中的灵活使用;C装置可以设计改造为简单的启普发生器,主要用于对CO2、H2的制取方面,同时也可以将其应用于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中。这样的设计改造创新可以说丰富了球形干燥管的实验用途,也让它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更加灵活,对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丰富、质量提升都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二、实验药品创新
实验药品改进创新主要针对实验中固有材料来寻找替代品,并对药品用量进行深度研究,以找到最合适的药品实验中用量,确保实验安全稳定展开。比如在制取CO2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去课外寻找石灰石材料或在生活中收集鸡蛋壳,用它们来替代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大理石材料,并指导学生有关石灰石、鸡蛋壳和大理石材料在物质方面的相似之处,告知他们为何能够实现材料替代作用,以达到实验药品有效改进创新的目标。
三、实验步骤创新
传统实验步骤过于繁琐,其复杂的实验过程不但难于实际操作,也会为学生记忆知识带来一定困惑,所以应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实验步骤,去除一些繁琐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的步骤,促使实验过程更加简捷合理,利于学生学习记忆。
四、实验方法创新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材中,对某些实验现象的交代并不清晰,有些内容甚至不易于学生观察,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实验知识方面理解不够深刻,甚至产生学习上的错觉,这对他们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技巧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也要有针对性的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改进。举例来说,在研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时,应该为学生加入新的知识内容,激发他们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研究固体NaOH溶解过程热量变化的实验当中,如果用手去触碰试管虽然会感觉到热量的变化,但是如此操作可能无法明显感知NaOH的用量变化,且由于它的腐蚀属性而为实验过程带来一定危险性,所以可以考虑为其实验方法做出改进,即先拿出一支试管并注入少量开水,在冷却后加入少量NaOH固体,观察试管中水的沸腾状态,以此来证明水在受热状态下,NaOH固体溶于水中会放出热量,这样学生就能明确感知到NaOH的热量变化和用量变化,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该化学实验学习的基本印象。
五、实验反应原理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某些实验反应成功率并不高,其原因可能是反应原理欠妥,例如乙烯在初中实验教材中的反应方法就存在缺陷,当其实验用时过长时,反应温度就变得不容易控制,并且在制取过程中容易出现副产物,导致所制成乙烯纯度并不高。面对这种状况,应该考虑对其实验反应原理进行改善创新,比如利用拥有质子H+的化学物质来取代原来的浓硫酸,同样能为化学实验反应起到催化作用。具体来说,像P2O5就可以替代浓硫酸,利用它脱水性能比浓硫酸更强的特性来优化改进反应原理,提高实验反应成功率。
六、基于环保角度的实验创新
教师在初中实验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告诉学生由化学实验所造成的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性和污染性,所以初中化学实验也应该讲求“绿色教学”。比如在初中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有关“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将白磷与薄铜片一起在空气中燃烧,指导学生其反应所产生的白色烟气(P2O5)如果直接被排放到空气中,就会造成严重的環境污染,使空气中含有有毒气体,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该实验,并注意实验安全[2]。
参考文献
[1] 单玲.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28):182-183.
[2] 费明军.农村教学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