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的构建效果

2016-10-21 22:12白景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白景华

摘要:课堂教学的本质应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小学语文“成长课堂”正是从关注生命成长的视野关注语文课堂中的每一种成长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的新型课堂。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的意蕴包括:追求学多于教,注重自主学习,强调展示过程,致力深入理解;小学语文“成长课堂”学习模式的构建具体操作过程为:目标向导“学”,自主练“预学”,小组展示“学”,深入探究“学”,反思改进“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成长课堂 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目的要求以人为本,将使人的生活幸福成长为基本价值。因此,应试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并重视教育、关注生命的发展。基于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方式:从传统的“教师讲解式”或“学生提问式”到“学生建构式”,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习得知识和形成能力。因此,小学“成长课堂”的建设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目标。[1]

一、“成长课堂”的概述

“成长”的概念原本用于生物学研究,如果用于教育领域,就衍生为一种价值取向和一种教育理念。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多种“成长”的定义。从一个人的成长涵养来看,“成长”包括丰富的情感、个人身心的发展、智慧的获取以及道德的提升。单从生命学来讲,成长是个体不断积极形成的生命的过程;是生命个体从现实走向发展的过程;将“成长”的品质追求和价值取向运用于教育领域就是“成长课堂”的意义所在,以“生态学”和“成长教育”理论等为理论支撑,以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教学活动为传播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出发点及归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尝试。以教学目标来讲,关注“人”的成长,以“人”成长的角度出发,确立“丰富的情感、身心的發展、道德素养的提升、智慧的获得”;以师生关系来讲,倡导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使教与学相互促进;以师生关系来讲,应体现出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应充满活力。总而言之,“成长课堂”是从关注生命生长的角度注重课堂中的每一方面,重塑师生关系、教育概念、实践应用,并以此为基本点搭建出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的构建

1.加强师生合作

在“成长课堂”中,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对课堂上所学知识提出疑惑、深刻研究、主动提出问题,从传统的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例如在讲授一篇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时,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看谁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能难倒老师。这时学生便开始积极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不过一会的功夫,学生们就提出了“文中主人公的年龄那么小,为什么当时却有那么大的胆子?”,还有的学生提出“李大钊的儿子去哪了?”等问题,老师听到学生们的提问,便和学生一起讨论,用共同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笔者深刻体会到学生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深刻了解,懂得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就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放下老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学会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共同体会语文教学之美。[2]

2.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自主预习,学生自己将已经了解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学习,对于自己不懂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问题将是课堂需要探究的教学目标。所以,此时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教学,而应是从学生预习后的现实情况出发,走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要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点拨或规范学生不准确的表述,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体系,感悟语文所带来独特的思维方式;通过问题的解决,形成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3]

3.创设情境塑造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是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事物,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运用专业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观的教具包括实物、图片、模型等等,这些教具可以比较直观的给学生视觉带来冲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道具,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有研究表明,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觉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情境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得更有感染力与吸引力。学生在语文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基础知识,更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保障。[4]

例如,在教语文古诗词时,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中,应该抓住诗词主体,那就是一个“望”字,可以借助教学设备,提供录像,展现出瀑布那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听觉到视觉充分得到感官感受,感受诗词带来的整体效果,为进一步掌握诗词、学习诗句、领悟情感带来了基础,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结语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强的教学活动,这种创造性对课堂的要求核心就是促进个人成长,因此,构建“成长课堂”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使课堂成为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以此来适应全新的教学形势。[5]

参考文献

[1]姜广亮.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的构建[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4辑)[C].:,2015:1.

[2]易世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A].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2.

[3]邵军.为生命成长而教——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的意蕴与构建[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07:31-35.

[4]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116-121.

[5]李菁.求真课堂,茁壮成长——关于小学语文中基于儿童立场构建求真课堂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6.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