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读训练”中的积累和读写结合的研究

2016-10-21 16:43李庆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积累短语运用

李庆玲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关键词】积累 运用 短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施建议”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低段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对语感的正确把握才能奠定以后他们对语文的加倍热爱的情感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才可以逐渐地进行运用和创造。

积累短语是低年级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简单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

一、短語的定义。

什么是短语?短语是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能够搭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简单的短语可以充当复杂短语的句法成分,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为句子。也可以说是: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词组)。

二、短语的类型。

在低年段的短语中,可以分为“的”字短语、“地”字短语、“得”字短语、叠词短语、数量词短语等。

“的”字短语:美丽的图画、金黄的灯笼

“地”字短语:亲切地说、兴奋地走

“得”字短语:来得早、跑得快

叠词短语:许许多多、红通通

数量词短语:一件衣服、一则寓言

三、短语的积累。

1、多认识事物,注意积累名词短语。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多认识事物,随时随地掌握各种事物的名称,就能增长知识,扩大眼界。但是,我们还要通过课文学习,积累优美的名词短语,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名词短语在课文中比较常见的“的”字短语:

难忘的日子、美丽的风筝、红红的苹果、可爱的小葫芦

数量词语短语:

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副眼镜、一位同学、一头牛、一双筷子

2、多体验事物,注意积累动词短语。

我们掌握了各种事物的名称后,还要知道这些事物是怎样“动”?这就要掌握一些有关动作的短语,在低年段的学习中会有一些“归类”学习,如人教版第三册语文《识字2》,都是一些动词短语。更多的动词短语还是藏在课文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体验,更容易理解,积累得更深刻。

“地”字短语:

用心地画、大口大口地吃、静静地躺、迫不及待地爬上去、

还有一其他的短语:

练书法、画图画、唱京戏、学电脑、观天气、拍皮球、打篮球

3、多观察事物,注意积累形容词短语。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还要多观察事物,看清楚是什么样子?课文是怎样真实地、栩栩如生地把他(它)的外貌、姿态、变化 描绘出来?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短语,说法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形象地描绘出来出来。

形容词短语常见的是“得”字短语:

长得又细又长、长得好看、做得对、做得认真、说得好、看得入神

还有其他的一些类型:

神气极了、非常漂亮、很多很多、立刻喊起来、可怕极了

积累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如同盖一幢大楼,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积累就是这个基础,我们的积累越丰厚,我们的积累越广阔。那么今后,我们形成的学习语文的能力的大厦,语文素养的大厦才能更稳健。

四、短语的运用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积累,最终是要会运用,不会运用,单纯的积累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没有积累储存,又何来运用呢?所以,积累,是用的前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在说话中能经常运用短语。先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来说,再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朗读和知识积累造句。

在写话练习和写日记中提倡学生经常运用好词、好句。如在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秋游》,有位学生这样开头“美丽的秋天到了﹍﹍”用上名词短语“美丽的秋天”。有的学生在写看图写话《打扫卫生》,写道:“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扫地,还有的拖地,很快就把课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不但用上了形容词短语“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相信,只要在平时的请读训练中坚持积累,并引导学生多种方法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一定能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让积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积累短语运用
初中英语词组高频考点聚焦
动词与动词短语(二)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攻击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