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群
摘 要: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特殊学校的脑瘫残疾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脑瘫残疾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发现有74.9%的脑瘫残疾人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参与体育锻炼,因场地、器材、需要他人帮助等因素,导致有71.3%的脑瘫残疾大学生“几乎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研究发现,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对脑瘫残疾人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他们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锻炼 残疾人康复 脑瘫残疾人 综合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a)-0049-02
脑瘫残疾人,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他们是一群身体障碍最为严重的残疾群体。基于此,该课题通过体育康复锻炼研究,明确对脑瘫残疾人身体健康、社会影响、心理等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特殊学校开展残疾人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改革思路,推动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70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4、2015级大一、大二脑瘫残疾大学生,其中男生50人(占71%),女生20人(占29%),平均年龄20.3岁。具体抽样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查阅法
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重要文献检索库,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于体育锻炼促进康复等方面的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该研究对某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脑瘫残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70份,其中有效问卷69份,有效率98.3%。
1.2.3 测量法
根据康复医学功能评定方法,选定臂上举、臂前举、抬腿、跨步、直线走、慢跑6项测试指标进行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脑瘫残疾人体育锻炼现状
按目前特殊学校实行的康复保健体育课设置,两年的体育课中,一学期为体育保健实践课,三学期为康复保健理论课。再加上脑瘫残疾大学生以合班授课,各个班级脑瘫学生凑一起才能上课,因专业不同,班级不同,课程只能根据隔周上课的形式开展。身体素质、爱好、健康状况、男女生生理特点的不同,导致实际上课过程中体育内容练习有效性低于理论上的数据统计。脑瘫学生较其他类别残疾人更具有排他性、自卑、仇视等心理问题,实际开展体育课程效果并不理想。
在对脑瘫学生体育课外锻炼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自评自己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占10%,“一般”的占20%,“弱”的占70%,可见脑瘫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不是很满意。在自评自己“非常不喜欢”或“不太喜欢”体育锻炼的占18.2%;喜欢体育锻炼的占总人数的54.3%;选择“一般,还行”占总人数的20.6%;选择“无所谓”占总比例的6.9%,可见脑瘫残疾大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参与体育锻炼。有9.7%的学生每周参加2~3次以上课余锻炼,8.3%的学生每周锻炼1次左右,锻炼项目仅限于俯卧撑、仰卧起坐、举哑铃、散步,71.3%被调查脑瘫学生明确表示“几乎不锻炼”。通过调查发现,脑瘫学生因身体行动不便,难以完成长距离行走,或因学校没有专门器材配备,导致无法进行相应课外锻炼。对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多种原因进行选择时,78%脑瘫学生选择人帮助;59%脑瘫学生选择怕累;12%脑瘫学生选择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64.7%选择没有场地和器材。
2.2 影响脑瘫残疾大学生体育康复的因素
2.2.1 政府重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忽视学校体育康复的研究
目前政府对脑瘫残疾人学校体育的关注度不够,在出台政策管理残疾人学校的时候未注意到体育锻炼对脑瘫残疾人康复的影响。
2.2.2 对体育康复训练的宣传和介绍力度不够
由于群体较少,学校、康复机构对他们的体育训练的宣传和介绍力度不強,使他们自认自己不适合参加体育活动,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参加哪类运动项目,对体育运动望而生畏,参与兴趣不高,使他们康复面临较大的问题。
2.2.3 缺少专门的体育康复训练研究机构
脑瘫残疾人需专门的场地器材和训练场地,现行大多数康复机构都倾向于残疾人数众多的听力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需投入巨大财力、人力、物力。基于此,各类康复机构较少关注此类脑瘫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缺少专门的体育康复训练机构,缺少专门的学校体育康复实训室,是导致残疾人不能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的关键因素。
2.3 体育锻炼对脑瘫残疾人的康复作用
2.3.1 体育锻炼对脑瘫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影响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身体素质培养的各种活动。由于脑瘫残疾人脑部神经运动故障导致无法有效支配四肢进行相应运动,产生极其困难的功能运动,一些动作无法准确完成,进而无法实现目标。
根据脑瘫残疾人的生理特点,通过特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在为期14周的练习过程中,发现脑瘫残疾大学生一些功能得到有效提高,收益明显(见表2)。在下肢稳定性指标上,直线走、慢跑,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可见,通过体育锻炼,能使脑瘫残疾人上下肢一些功能得到改善或提高,进而积极康复,改善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2.3.2 体育锻炼对脑瘫残疾人的心理影响
因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脑瘫残疾人运动障碍。调查中,95.8%脑瘫学生处于焦虑、压抑、恐怖、嫉妒等不良情绪中,长此以往甚至于心理扭曲。与他人交往,是每一个人最需要达到的人际关系。脑瘫残疾人因生理原因,导致与他人接触过少,是不良情绪诱发的高危因素。体育锻炼,是通过运动与他人建立一种活动情境中的合作关系,能通过互帮互助,得到情感上和身体上的寄托和发泄,能将内心不良情绪通过运动方式转移走,从而建立良好的个人情绪管理,增强自信心,增强对社会的、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2.3.3 体育锻炼能加强脑瘫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通过体育康复锻炼,75%的脑瘫残疾大学生自评自信心加强、安全感增加、生活越来越有意思。64.3%的脑瘫残疾大学生能邀请同伴一起进行娱乐、体育运动,32.6%的脑瘫残疾大学生能每天放下手机2~3 h。体育锻炼,促使脑瘫学生能充实每天的生活,生活有了目标,是他们积极融入群体活动的重要动力。一旦融入活动,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形成良性循环。接受适宜的体育教育,在生活中充分体现个性与自由,促进身体练习障碍群体之间及与正常人群间的交流。各类特殊学校,通过体育锻炼,给予与脑瘫残疾人康复训练,使得脑瘫残疾人能从学校走向社会,回归社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脑瘫残疾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锻炼现状很不理想,场地缺乏、专门器材缺失、无支持帮助者等都是影响脑瘫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2)社会普遍对脑瘫残疾人认识不够,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学校意识不强,缺乏专门的体育康复机构,是导致脑瘫残疾人体育锻炼不够的社会因素。
(3)体育康复锻炼介入,促使脑瘫残疾人上肢力量明显增强,手臂活动范围加大,手臂功能得到很大改善。下肢腿部功能得到改善,稳定性提高,身体素质增强。
3.2 建议
(1)在残疾学校内部成立专门的脑瘫残疾人大学生体育锻炼社团,将此部分学生纳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体系中,不因特殊的残疾类别使其边缘化。
(2)特殊学校应注重脑瘫残疾大学生特殊性,建立康复实践实训室,将脑瘫残疾人功能性的体育锻炼纳入体育教学中,可把体育课程的内容加以丰富、因残疾类别不同设置新内容。
(3)开发适合各类残疾人进行锻炼的体育器材和体育项目,更加人性化地有的放矢地进行残疾人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先锋.我国残疾人健身与康复体育研究现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2006体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2] 杨雪芹,牟少華,朱黎,等.适应体育对特殊需要群体的社会适应促进研究[C]//第二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7.
[3] 崔召福.山东省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 曹雨舟.浅谈残疾人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8):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