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道路上,刘贵芳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青岛、上海等多地的“医养结合”模式,也获得了中央政府的认可。
探索六种医养结合类型
以实现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的“青岛模式”,近年来,在青岛有了有效的尝试,当地政府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的总体思路,建立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
“医中有养”是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提供医养结合型医护服务,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养中有医”是在养老机构中建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合作共赢;“医联结合”是由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养医签约”是由没有条件办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与附近医院签约,由医院每天派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巡查,承担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两院一体”模式,则打破了农村传统养老模式,在新建卫生院的同时建立敬老院,敬老院由卫生院托管;“居家巡诊”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周边社区居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四种服务模式显现成效
自2014年4月起,湖北省鼓励和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相关服务,并提出了重衔接、广覆盖、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该省将开展“医养结合”的主要服务模式分为:开设老年病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托管养老机构医疗业务和在医疗机构内举办养老机构等四种,由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模式展开试点和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以人为本,促进健康老龄化
截至2014年,全市共有353家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它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上海市政府从宏观层面构建老年照护体系,启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整合完善现有的民政、医保、卫生三种涉老护理照料服务评估标准和办法,上海市户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向社区申请评估,由区级评估机构指派评估人员上门评估,逐步形成有梯度的老年医疗护理体系。
当地政府还着力打造医养结合社区平台,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提出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包含建成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在内的五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