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文与史实撞车

2016-10-21 19:52伍小平
文理导航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互动课文历史

伍小平

【摘 要】要把一节小学语文课上出味道,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了,个性鲜明,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假如我们老师不能与时代俱进,那真的不能胜任这一份职业了。下面就是笔者在一节语文课上的教学实录,其中的很多细节值得同行业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课文;历史;教学片断;互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扫一室”与“扫天下”》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期,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学完课文,孩子们交流了他们找到的许多“关于陈蕃的资料”:官至太傅、耿直忠义、为官清廉、尊重人才……

正在孩子们叽叽喳喳说得正起劲时,我看到了一只手迟疑着举了起来——那是小林,一个爱动脑筋的小男孩。

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对小林做了个“请讲”的手势。

“老师,我昨天查找了《后汉书》,”小林手里捏着一张纸,走上讲台,“我发现《后汉书》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是‘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他一边说,一边转过身,飞快地把“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这几个字写到黑板上,然后指着黑板说:“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薛勤知道陈蕃有高远的志向,所以觉得非常惊讶。”

“惊讶之后,”他敲了敲黑板,接着说,“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咦?”其他同学齐声惊叫,“那后面的那段内容是怎么回事?”

我则一面冲小林大叫“真了不起!”一面庆幸自己备课的时候充分查找了资料。

不过,我并没有马上公布我的这份资料,而是把问题抛还给学生:“小林说得对,不但《后汉书》没有记载文章里后面的故事,而且我们所能找到的正史里面都没有这个故事。”

“那么,”一个孩子飞快地问,“这个故事来自野史吗?”

“你也知道野史?”我赞许地笑笑,向其他同学解释道,“野史,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对正史往往有补充作用。那么,野史中有没有这样的记载呢?”

“这……”小林面露难色,显然,他昨天查到这一份资料之后,并没有深入下去。

“别难过小伙子!”我轻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先回桌位,然后说,“你能查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见小林心有不甘地回到桌位,我才接着说:“这样吧!咱们都去查一查,明天再来交流这个问题。”

次日。语文课。

我一走进教室,就看到小林得意地冲我举起一张纸。

有答案了。

我笑着示意他站起来说。

他飞快地站起来:“在《后汉书》、《汝南先贤传》等所有记载了该情节的资料中均没有提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从我找到的资料看,这句应该来自清朝刘蓉的《习惯说》: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室有洼,径尺……即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教科书中的说法,显然是将这两者嫁接了。”

“也就是说,”小欣站起来,飞快地总结道,“说这句话的,并不是陈蕃父亲的朋友,而是刘蓉的父亲,而这位刘蓉的父亲也不是汉代人,而是身在清朝。”

“对!”小林赞道,“这等于是陈蕃说了一句话,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个人反驳他。而‘扫天下之前是不是非得‘扫一室呢?从陈蕃的成就来看,这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喂!东汉到清朝有一千多年的距离!”邓富园喊道,“哪里是几百年?”

我笑:这个邓富园对历史朝代和地理有近于疯狂的痴迷,在他面前讲历史还真得小心。

然而邓富园的这个纠正并未打断孩子们的思路,大家关注的、兴奋的是另一个问题:原来陈蕃后来做出那一番事业,与“扫一室”并没有什么关系!

真是个重大发现!教室里立刻像炸开的锅。

我由着他们议论了一番,才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小林说得对。如果这个故事全是真的,那么这个中心思想当然是不容置疑的,可既然故事是被改动过的,结尾是后人加上去的,我们就有必要讨论一下了:‘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观点对不对?”

“当然不对!”小林得意地站起来说,“陈蕃‘一室不扫却照样功成名就,这足以证明‘扫一室与‘扫天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不这样认为!”小雪站起来说,“陈蕃功成名就并不是因为他一室不扫,而是因为他能力很强。”

“就是,”安安补充道,“我听到一个故事说,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故意在门口放一张纸,大家都只顾应聘没有留意,只有一个小伙子把这张纸捡起来了,结果这个小伙子就被录用了。可见小节是很重要的。”

“你说的那是现代,”小欣不以为然,“古代人未必在意这些……”

“说得好!”我突然打断小欣的话,“古代人未必在意这些,所以陈蕃一室不扫,照样可以扫天下。可是,现代人如果还是向陈蕃学习,能成就大事业吗?”

孩子们沉思起来。

好一会儿,才有人站起来说:“应该不能,时代已经变了,如果还照古人的方法做事,那不是刻舟求剑吗?”

那是小谢,一个小个子的男生。我表扬他用上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却没有总结他的话——我需要用他的话,引出更多的观点来。

“也许也能做大事,”另一个孩子说,“但是这样的人一定会在生活中碰很多的钉子,要失败很多次……”

“失败很多次之后呢?”我问。

“失败很多次之后……”她迟疑了一下,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应该可以成功。”

“总结什么经验?”我又问。

“要注意小节。”她的声音低下去,然后红着脸向我吐了吐舌头。

“唉!”幾乎是全班同学一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我听到小林沮丧地说:“看来今天回去还得继续拖地板。”

全班人都笑了。

我也笑了。

猜你喜欢
互动课文历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新历史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