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慧
摘要:“提升课堂人文意识,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目标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人文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人文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正确理解课文情感,同时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还可以通过语文教学的培养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生活中细微的变化,使学生能够运用语文提高自身的品质和人文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師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人文教育。
重视语文课堂的人文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美利用美,通过美的认识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细微的情感认知、情感变化,这是语文对学生人文熏陶的根本目标。感情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桥梁,教师通过课文的讲解,学生和教师通过课文情感的作用,教师可以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由此而得到人文熏陶。由于现在学生思想情感的不成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通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另外,学生通常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发泄情感的方式,他们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自由放松。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中,有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对同学的感情、对教师的感情,还有他们对一些作品的理解。教师需要适当的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同学生进行对话,使学生在对话中情感得到提升,克服各种消极情绪,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可以通过语文课文中亲情类文章的讲解分析,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的伟大;可以通过诗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意境美、朦胧美;可以通过世界名著的导读,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可以通过课文中经典名篇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提高自己人文素养的想法。
尊重学生发展的自由个性
教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他们控制着课堂的节奏,而学生只能接受这种节奏,尽管这些节奏可能不适合一些学生。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情况遏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适当把满堂灌的课堂改为民主式的课堂,营造自由放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
在课堂上往往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深度理解课文内涵,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课文意义。由于每个学生的爱好、自身文学积累的不同,导致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在课文的欣赏阶段,学生要掌握本篇中的陌生成语、优美语句以及掌握大致意思,当学生在精读一篇文章时,便需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发表意见。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对学生的见解给予鼓励,学生可以从老师的鼓励中获得认同,同时因为自己的思考而获得人文熏陶。
当学生和教师对同一课文持有的意见不同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每个人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尽管最终学生持有的意见还是不同,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有些进步。但是,学生之间积极地讨论有时会走向弯路,此时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加深学生的理解体验。在学生不断讨论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课堂更加人文化。
丰富语文课堂的人文特点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只是工具性讲解知识,而这种方式只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没有实现人文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比如采用小组个人竞赛式,提高课堂的活力;采取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他们感受作者的情感;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方便的欣赏课文中美景;通过人生哲理类诗篇的讲解,使学生塑造人生价值观世界观。通过抓住文章中重要的一段来进行品读分析,通过字面去探求内涵,去挖掘作者的思想,体会关键段落的意义。
例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授课文《西湖》,在课件上加上西湖的美景,通过声音、动画、图片的运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西湖的山绿山青、山浓山淡的特点,体验杭州人间天堂的美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朗诵辛弃疾豪邁的词和李清照婉转的词作对比,感受他们的差别,体验豪放婉转的特点,将自身的感情用到朗读上,更易体会词中人物的特点,以情带声,声醉情痴。在课堂上,渗透人文教育表现在很多方面,通过注重课堂细节,改善课堂状况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自由起来,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就提升了。
语文作为交流的载体,它的工具性特点必不可少,而人文性也是现代教育需要注重的问题。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人文教育,挖掘文本内涵,体验课文深度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得到加强,心灵得到净化,人生境界得到提升。人文教育的加强,可以使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麾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