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彰显党校担当

2016-10-21 01:19□龚
党政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党校哲学

□龚 晨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彰显党校担当

□龚 晨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以创新精神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等一系列会议,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并出台《中央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精心谋划。尤其是在新近召开的哲学社会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并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方面进行了重大而精心部署。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新任务,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理论遵循、实践遵循和工作指南。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之一、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和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党校,理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好自身优势,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彰显党校担当作为,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坚持以宽广的视角,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思想自觉

为什么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鲜活的实例,进行了精辟论述。首先,从社会进步的层面进行了战略性阐述。在他眼中,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基于此,他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要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为此,我们必须从社会进步的高起点这样的发展高度,来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先导作用,只有这样,高擎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大旗,才会立意深远,符合社会正义。

其次,从历史维度的层面进行了概述性阐述。他以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历史为例,概要地描绘了哲学社会科学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辩证地指明了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的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对中华文明、人类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深情地回顾了近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对摆脱国家和民族的惨痛历史、走出剧烈变革阵痛、改造中国社会实践探索的开拓功效。因此,在他看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再次,从实践维度的层面进行了时代性阐述。他认为,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体系的不断健全、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和科学回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针对其领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现代价值的阐述,凸显了历史厚度与时代高度的统一。

对此,我们必须要把哲学社会科学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大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实践、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进步等宽广的多维视角,充分认识到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全面把握在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两个不可替代”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思想自觉,大力推动党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增强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思想自觉,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强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思想自觉。

一要增强立时代之潮头思想自觉。对于作为具有共产主义政治觉悟的先锋战士的共产党党员,必须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的志向,坚持“学以立德,提高境界;学以增智,开阔眼界;学以致用,改造世界”的目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紧跟时代发展大潮,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永葆共产党党员思想的先进性。

二要增强通古今之变化思想自觉。这就必须树立辩证扬弃思维,既要立足中国实际,从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视角,汲取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丰富内涵、重大贡献和现代借鉴意义的历史智慧,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又要放眼当今世界,从全球人类文化进步的视角,汲取世界各国治国理政有益的先进思想、先进文明和先进文化,在文化的高度开放与普遍性的交往中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与世界文化的中国化。

三要增强发思想之先声思想自觉。这就必须坚持以时代问题为导向,树立开拓创新思维,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及时发出党校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党校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党校主张,着力净化“噪音”“杂音”,发挥好党校思想引领的前沿阵地和思想意识形态重镇作用,强化自觉担当起为时代立言、为人民立论的光荣使命责任意识,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提供正确引领和学理支撑。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行动自觉

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什么样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地予以正面回答。他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规律、理想社会、认识工具和实践品格,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不管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视角来看,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且至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起到的指导作用,归结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这一科学论断。这不仅表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方向的正确性,也内在地蕴含着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针对当前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域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等现实状况,更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则,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应有作用的发挥就是一句空话。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那么,如何达到这一转化的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就得解决好三个问题。即: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这三个要解决的问题的提出,不仅精辟地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活力所在,而且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规范性的导向,就是要落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将以人民为中心、将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延伸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还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运用指明了出路,就是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做出新的理论创造,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质。

党校要旗帜鲜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行动自觉,着力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坚持把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全面贯穿党校工作中,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并落到实处。

一要坚守好这一马克思主义前沿阵地。党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用党校姓党统领党校一切工作,即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要坚持党校姓党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维护好党中央权威。坚持姓“马”姓“共”,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

二要把“两个教育”作为党校教学的首要任务。坚持聚焦主业主课,充分发挥党校阵地和熔炉作用,对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不低于总课时的70%、其中党性教育不低于20%这一硬性规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摆上今年主业主课的重要课程、排上主体班次,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精准化、精细化,让党性教育不仅触动灵魂一阵子,更要影响思想一辈子。

三要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有新建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根据党校特点,发挥党校优势,彰显党校特色要求,围绕党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找好主攻方向,特别是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13个如何”和这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5个面对、6个如何”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合力攻关,协同创新,加强理论研究,着力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怎么看和怎么办的结合上给予重点回答,推出一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采取过得硬的实招,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责任担当

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完整的创新性的表述。可以肯定地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这一科学命题,在党的文献中、在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都是第一次提出,富有开创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一方面,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时代高度,对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太相称的现实进行了客观描述,较为详细地列举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存在的各种不良表现,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问题分析精准又接地气,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尊重历史,辩证理性,以全局战略眼光和全球视角,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洞察,认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应“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与要求、创新方法,强调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诸多非常有创意的提法和思路的提出,体现了强烈的创新精神。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运用系统思维、互联网思维,主张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化建设,要求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把握了时代脉搏、时代大势,体现了高超的前瞻远见。

习近平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就是对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的一种文化自信,就是对以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的一种积极应答,就是对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进而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的一种积极行动。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重任。为此,党校理应发挥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要针对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其教学科研上存在着的咨政研究“短板”突出、学科建设滞后、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问题有待加强等客观存在的问题,采取过得硬的行动,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责任担当。

一是强化善于融通三方面资源的责任担当。在习近平看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为此,他要求,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这三方面资源,要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责任担当,就得必须强化善于融通三方面资源的责任担当。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进一步树立问题意识,要结合中心工作、学科特点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一步夯实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树立科学批判精神,增强科学判断力,坚持开门搞研究,大胆吸收借鉴一切对人类创造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

二是强化构建具有党校特色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特别是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权体系这三种体系的责任担当。遵照“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努力方向,切实抓好具有党校特色的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体系、党校哲学教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建等学科建设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抢抓中国理论创新、话语创新面临着的良好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党校科研的决策咨询工作,着力全面深化决策咨询工作改革,创新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机制,大力培养一批政治敏锐、熟悉国情、学术功底深厚、善于咨政研究的骨干队伍,全力打造出“信得过、用得上、叫得响”的党校新型智库品牌。

三是强化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建设责任担当。

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进一步重视基础理论学习研究,尤其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学习,学通理论、吃透政策、悟深原理;突出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强调查研究,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要阵地的守护者、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的开拓者以及锤炼干部党性熔炉的养料添加者。

四是强化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策保障责任担当。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问题也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这从顶层设计上对党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各级党委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具体到党校层面,重要一点是抓好引导管理,尤其是要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营造更加和谐、更为宽松的科研环境,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灵活的科研决策咨询机制,规范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职称评定和人才遴选制度、奖励制度,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确保优秀人才不断成长、不断涌现,并自觉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作者单位:中共贺州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党校哲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