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小麦生产的主要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6-10-20 22:08翟超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小麦现状

翟超群

摘要 阐述了昆山市小麦种植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当地小麦生产的有利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现状;有利因素;发展建议;江苏昆山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078-02

近年,昆山市小麦生产在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增资补贴等多种惠农政策以及地方性良种补贴、农药价格补贴、小麦价外补贴、粮食直补等惠农措施的激励下,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肥药、新农艺”的大力推广,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和稻麦科技入户工作,积极落实因苗管理技术及减灾抗逆栽培措施,通过技术指导服务部门技术员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连续多年实现了小麦持续增收增效[1-2]。

1 昆山市小麦种植总体情况

1.1 面积、单产及总产

由表1可知,昆山市自2011年以来,小麦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面积最高的年份出现在2012年(8 506.67 hm2),面积最小的年份出现在2014年(7 780.00 kg/hm2),极差726.67 hm2、幅度9.34%;小麦产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最高的年份为2015年(5 436.0 kg/hm2),最低为2011年(5 089.5 kg/hm2),极差346.5 kg/hm2、幅度6.81%;总产最高为2012年(4.42万t),总产最低在2015年(3.87万t),极差0.55万t、幅度14.21%;总产上下幅度与种植面积的关系密切,受单产影响相对较小。

1.2 穗粒结构情况

由表2可知,近5年阜阳市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3个产量结构要素,从增减趋势的角度分析,2011—2015年,穗数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391.5万穗/hm2增加至2015年的403.5万穗/hm2,增加了12.0万穗/hm2、增幅3.07%;穗粒数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极差1.6粒、幅度4.58%;千粒重呈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最高为42.6 g(2015年)、最低為40.0 g(2012年),极差2.6 g、幅度6.5%。

1.3 播种进度分析

昆山市小麦播种最佳时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11月20日以后播种的田块为晚播小麦。由表3可知,2011—2015年,11月20日前的播种比例较高,除2012年、2015年外均超过95%,其中比例最高出现在2013年(99.1%),2012年比例最低(63.1%)。按常理,适期播种比例大的田块由于更易在越冬前生长出壮苗,丰产基础更好,但近几年的小麦单产并非与适期播种比例变化一致,说明在秋播基础有差异的情况下,加强技术指导与精确管理可以弥补秋种基础的不足。

1.4 种麦效益变化

由表4可知,2011—2015年,昆山市小麦的单产、收购价、收入、成本和效益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小麦产量由5 089.5 kg/hm2增加到5 436.0 kg/hm2,增产346.5 kg/hm2,增幅6.81%;小麦收购价由1.84元/kg提高至2.56元/kg,增加0.72元/kg、增幅39.1%;收入由10 227.0元/hm2增加至15 841.5元/hm2,增长5 614.5元/hm2,增幅54.90%;成本由6 700.5元/hm2增加至9 079.5元/hm2,增幅35.50%;效益从3 526.5元/hm2增加至6 762.0元/hm2,增幅91.75%。

小麦生产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效益能持续上升,说明收入的上升幅度要大于成本,收入主要包含售粮收入和补贴收入,因近几年种植小卖的补贴变化不大,故收入的变化与售粮收入直接相关,售粮收入单产和收购价2个因素的增长幅度分别为6.81%、39.1%,说明近5年对小麦效益增长起作用的诸因素中,收购价贡献最大。

2 促进小麦生产的有利因素

2.1 小麦良种覆盖全面

近年,昆山市小麦品种全面应用高产、稳产、优质、抗性较好的大穗型和粒重型扬麦16号,该品种近几年占全市播种面积的比例一直稳定在95%以上,主导品种覆盖率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位置。确保小麦生产能充分地发挥良种高产和综合抗性较好的优点,通过高产栽培实用技术应用,充分挖掘扬麦16号的高产潜力,为小麦持续增产提供基本保障。

2.2 技术指导比较到位

市农技部门每年会根据天气条件和苗情生长特点加大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坚持夏熟抗渍防湿栽培,全面落实阶段性因苗抗灾的关键性技术,适时召开生产会议和组织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编发技术资料、发布苗情信息、病虫情报等技术明白纸,确保全市麦苗平衡生长,稳步增产。

2.3 高产创建和科技入户推进

昆山市农技部门通过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和稻麦科技入户工程两大抓手,强化服务手段和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力度,确保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户头田里。同时通过组织百亩丰产方创高产竞赛和种粮状元评选活动,培育核心示范户、示范园区,在一线生产中树立高产典型,在农民和小麦产业经营管理者中间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上形成种植户看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学核心示范户的新模式,不断推动该市小麦生产上新台阶。

2.4 地方强农惠农政策多

昆山市小麦生产除了能够享受国家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还可以享受昆山市地方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大地提高了种粮积极性。主要包括稻麦农药价格补贴900元/hm2、稻麦两季秸秆还田600元/hm2,小麦价外补贴0.2元/kg,对土地流转实施市镇两级财政补助6 000元/hm2,由昆山市级财政对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政策基本农田100元/年,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等。

3 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土壤质地与肥力分布不均

据2009年昆山市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35.5 g/kg,全氮2.22 g/kg,碱解氮162 mg/kg,有效磷15.1 mg/kg,速效钾115 mg/kg[1]。虽然与上次土壤普查相比,该市耕地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但复耕复种田面积比例较大,且分布零散,在这些中低产田种植小麦获得高产难度较大。

3.2 用种量偏多,施肥不合理

按照产量6 t/hm2以上麦田的基本苗要求,当前小麦生产用种150 kg/hm2已经是上限,但根据调查大面积生产小麦播种量超过180 kg/hm2,相当部分田块实际播种量超过205 kg/hm2。在肥料运筹上,蜡肥和返青肥施用面积和数量均减少了很多,但拔节孕穗肥的施用还存在施肥时间过早和施肥量不精准的问题。

3.3 抗逆栽培措施不到位

近几年,随着小麦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全市麦田一般都能在播种期间或播种后及时开好田内沟,但田外沟系不配套或配套不完善情况较严重,田内沟清理不及时情况也较普遍,一旦雨水偏多往往造成渍害;化除不够及时到位,草害发生严重,苗草争肥,往往造成草欺苗现象发生。

3.4 规模经营设施配套不足

特别是目前全市粮田面积有相当一定比例的复耕复种田,往往是农田水利设施不全甚至是没有,需政府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其次需要加大中低产田块的整治力度;另一方面,粮食收储加工设施建设滞后,种田大户的晾曬场所、烘干设施、仓库普遍不足,收获季节一旦下雨,稻谷和小麦容易霉坏变质,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且也会影响下茬作物的及时播种。

4 建议

4.1 加大对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一是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采取送教下乡、专家进村等方式就地培养。二是选拔优秀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三是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年轻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大力扶持创业型农民、专业化农民。

4.2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针对昆山市小麦种植业规模化经营的特点,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大户破解生产经营难题。一是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加强新农机的推广运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重点扶持统防统治、机械种收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三是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对规模大户领办农机服务、统防统治等专业合作社,在开办运营、技术培训、农资设备采购等方面予以扶持补助。

4.3 完善区镇农技推广服务队伍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乡镇农技服务组织是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最基本最主要的组织[2]。当前昆山市小麦生产大农户因文化水平较低而很难灵活地学习与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要改变这一局面,最可行的办法是通过乡镇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无偿为农户提供栽培技术系统的指导服务,把先进的栽培技术落实到田头。目前,昆山市基层严重缺乏农技员,阻碍了新技术推广,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技术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需求引进农业大专院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3-4]。

4.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重点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分区域分步骤有序实施。二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整合项目资源优先带动有条件的地方平整土地,把中低产复耕田改造成高产良田。三是建立规模种植业农业项目优先制度,比如在育秧大棚、烘干设备、农场基建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在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涉农项目方面,要尽可能与种植业规模经营相结合,优先且重点安排项目资金。

5 参考文献

[1] 姚振飞,王少华,吴匡勤.昆山市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5):35-38.

[2] 凌启鸿.强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C]//凌启鸿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 崔桂霞,甄润英.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3-17.

[4] 卢敏.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小麦现状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