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条件下如何增强经济体制机制活力

2016-10-20 06:11宗安琪
商情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宗安琪

【摘要】改革再起航,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面对全社会对过去改革的反思和争论,重新审视“为什么还要改革”并非“多余”的话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唯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必须毫不动摇。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与基础性工程在于破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这个最大难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取决于在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性改造,建立起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体制模式,在此意义上来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实质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的着力点

一、改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

今天,我们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三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可以比较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改革”这个最初的简单问题了,但要使“三个自信”坚定不移,并转化为现实的理性、扎根于国人的思维和行动中,尚需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因此,为了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仍有必要在新的基础上回答“我们为什么改革”的问题,以高度理性认识“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当年发动改革时改革总设计师的真知灼见,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今天中国执政者对新形势下“为什么还要改革”问题的远见卓识和胆略智慧。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处于不进则退的十字路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尚未真正破题,改革的时间约束也日益趋紧,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重大难题面前不退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二、如何定位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笔者以为,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的概括符合改革的理论逻辑,顺应改革实践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抉择。首先,经济发展是破解我国一切发展难题的关键。其次,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思路的核心所在。再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是符合改革规律和我国现实的基本改革路径选择。第四,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三、牢牢把握全面深化經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格局看,重点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笔者以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仍然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和主攻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其次,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体制改革的关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再次,要着力构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与约束机制。经济体制改革由易而难、由外围向核心推进,利益冲突、利益摩擦在不断增加,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中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化,客观需要以必要的制度和法律来保障改革,通过建立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深化改革、保护改革、促进改革、减少改革风险、提高改革效率的运行调控和安全保障机制。

四、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科学化经济体制机制

一要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运行监测与调控机制。要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共识导向”的原则,即以解决改革时间表上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社会各界最容易达成共识的环节为导向,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从正在推进的、即将启动的、近期要突破的、长期要努力的等四个层面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方法和步骤,力求改革效益的综合化和最大化;率先启动那些具有明显效益且有利于稳增长、惠民生、控风险的领域推进改革。

二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深化改革的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改革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包括中央与省上、省上与市县乡、集体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以及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等。改革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保障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经济利益,把争取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部署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来全盘考虑,使改革成果切实为广大民众所共享;要照顾和体现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利益,对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或者利益弱化者加以补偿,强化和保障社会公平,维护市场主体的自由竞争与公平竞争权,防止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现象发生,形成扶贫、扶弱的社会救济与社会援助制度;为了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畅进行,建议在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构建全面深化改革的利益补偿机制,确定补偿的方式、范围、重点和数额。

三要建立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容错机制。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对现实利益格局的调整前所未有,风险大、矛盾多、见效慢将成为常态,许多关键领域的改革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局部的试错不可避免。为此,要以防止和克服“改革疲倦症”和“改革虚幻症”为抓手,增强改革动力,稀释和化解改革阻力,争取改革新空间。要建立有利于改革的舆论和法律机制,在舆论环境上理解支持和宽容改革,依法维护改革者的正常权益和保障改革措施不受干扰地加以实施,依法保障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容错机制。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功利主义的当前表现与克服路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逻辑思考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分析
加深理解我国经济体制及其发展进程
如何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