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实现策略

2016-10-20 07:38王曦伟孟玲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情感

王曦伟 孟玲

[摘 要]现行的教育招生考试体制下,教师和学生在落实课程要求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比较到位,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比较欠缺,未能发挥思想政治课所承载的德育教育功能。深刻剖析了当今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想政治课 有效实现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58

新课程改革以来,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被教育专家、教师等频频提起。教学目标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预期结果。三维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提供相关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三维学习目标的确立,是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涵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观需要的评价的反映。新课程中的情感目标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喜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

态度是指对某一客观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新课程中的态度目标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新课程价值观目标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2.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根据国家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学者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的主要内容: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爱情教育,国情教育,民情教育,生态教育以及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在内的心理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2)热爱祖国的教育,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热爱人民的教育,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4)热爱生活的教育,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5)做合格公民的教育,增强公民意识,关注社会,奉献社会,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意识。(6)热爱集体的教育,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7)求知真理的教育,乐于学习,尊重科学,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8)培养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注重国际理解教育,热爱和平,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1.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引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无区分地融合在了一起,变成了为学生拿分,为教师正名的考试科目。这严重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对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的新概括。它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样在中学阶段承担主要德育功能的思想政治课就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2.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的迫切性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还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而成了构建和传播人们价值观的基础设施,如果我们在这关键的节点上,不去宣传、传播我们这个社会所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可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甚至会犯大的错误。

三、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1.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对学习主体的示范性,也就是说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内化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实现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心中要有“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去认知、去感悟,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做。知识、能力教育如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亦如此。

2.要构建起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師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侧重于树立教师的“话语权”和权威,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知识,获得解题技能。新课程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构建起新课程要求的“平等、民主、和谐与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而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3.转变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长期受凯洛夫“讲解—接收”教学模式的影响,恪守陈规,不愿意接收新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需要遵循科学规律。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积累探索兴趣,成功体验快乐人生的过程。课堂不是炫耀教师墨水深浅的舞台,而是展示教师与学生沟通艺术的擂台。而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还特别注重知识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表现为课堂上不仅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而且更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发展性目标。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

4.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性,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共享,创造多种多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载体。比如常见的中学生辩论赛、中学生专题小论文评选、中学生时事与形势讲座以及开设网络论坛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实现载体要纳入常规课堂,使学生在课程上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能力方法能够通过这些载体升华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较高水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和行动。

5.巧妙地处理好教材、理论与活生生的现实、实际的关系

“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教师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科学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教师的高境界、高觉悟会换取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较好实现。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