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楠
一、背景分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呈现。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等。并且这些方式也逐步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容置疑,新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对阅读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朗读教学的要求应怎样把握到位,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体会内容和情感,是广大一线教师都需要探讨的主题。
二、案例分析
《谈礼貌》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性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中通过例举“岳飞与牛皋问路”、“公交车上道歉”及“理发”三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本文结构严谨,说理性强,所举事例从三个层面说明问题,当自己有求于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别人无意中伤害到自己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在教学中,我以“三个故事”为主线,让学生自读感悟、圈画批注,理解事例内涵。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態、语言揣摩人物心理,为进一步理解,还让学生演一演,使学生在正反事例的对比中,在具体词句的感悟中,既理解了语言表达的妙处,又明白了事例说明的道理。
1、结合情境,导出课题
(1)、(结合课前师生互相问好)问: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互相问好,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做么做吗?
(2)、生1:这是对老师的尊敬
师2:这是对老师讲礼貌的表现
生3:这是一种礼貌的行为
……
(3)、教师借机引出课题
这样的导入设计用时约一分钟,简单明了,与课堂实际紧密结合,直奔主题。
2、通读全文,感知文章之法
这一环节分三步实施:
(1)、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说理性的文章的基本结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这类文章一般包括三部分:先提出道理,接着举例说明,最后再对道理进行总结。
(2)、接着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3个问题:
a、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用笔画出答案)
b、作者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列举了几个事例?哪几个?
c、文章最后又是怎样总结的?
(3)、学生自读感悟、交流
3、以点概面,理解“礼貌“之意(学习第一自然段)
4、精读故事,感受“礼貌”之好(学习二到四自然段,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感悟故事一:牛皋、岳飞问路,理解有求于别人时要讲礼貌。
师过渡:我们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代的人就非常讲究礼貌,下面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古人是怎样讲究礼貌的?(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有读得不对的地方就帮他纠正,好吗?)
a、生读师指导
b、这一自然段说了件什么事? 他们态度怎样?结果如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谁说说?
c、师引导回答:因为牛皋问路时态度粗暴、出言不逊,所以老人……,因为岳飞彬彬有礼,所以老人……(可看出牛皋是的人?岳飞呢?)
d、师小结:作者通过例举牛皋和岳飞正反两个人物的不同表现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是啊,岳飞有礼……牛皋无礼……
e、你们能把这个小故事演给大家看看吗?这时同学们异常兴奋,纷纷举起小手,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我来…… 我来…… 我来……
谁来演牛皋?谁演岳飞?老者呢?
我要演岳飞……
老师,还有马匹……
……
看着同学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我选了几个异常兴奋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完后看着余兴未尽的一张张脸,又让几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的精彩程度超出了课前设计,看着同学们的表演,我忘记了时间,仿佛穿越回了宋朝。
略读三、四自然段
由于時间关系,这两个自然段只让学生快速浏览了一下。
归纳总结。
案例反思
这篇课文初读时会使人觉得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教学。但是当深入教学时,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上了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遗憾的地方。
1、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仓促,教师不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精练,有时问题重复啰嗦。
3、时间把握不当。由于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让学生表演占用了较长的时间,导致后面的两个事例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尽管因学生的表演耽误了很多时间,让课程教学不能按计划完成,但我却为学生的精彩表演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精彩的一幕。我没有按照教学计划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案例中教学事例1时我把握契机,提出“你们能把这个小故事演给大家看看吗?”由此引发学生了一番精彩的表演。我肯定了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在愉悦的表演中理解了“出言不逊、彬彬有礼”等词语及“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等古训的意思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由此可见,课堂表演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升华,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全身心地在阅读天地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