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钟高 陈俊杰
管理防御、企业研发投入与内部控制治理
林钟高陈俊杰
管理防御研发投入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缺陷缺陷修复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也是企业产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更是提升国家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途径(Ettlie等1984)。研发实践表明,企业研发强度达到5%才基本具有竞争优势,在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可以达到 10%左右,而根据CSMAR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2010-2014年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2%左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从整体来看,研发投入水平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进程与效果。
有关研发(R&D)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展开。从外部因素来看,朱恒鹏(2006)发现企业R&D投入强度受到自身产品定价能力的影响,价格战会抑制企业的R&D投入强度,且地区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李平等(2007)发现产权保护的缺位抑制了中国企业的R&D投入。张杰等(2011)认为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越落后,企业的R&D投入水平越低。徐虹等(2016)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与企业R&D投入呈现倒U型的关系。另外,还有从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支持、风险投资等宏观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解维敏和方红星,2011;逯东等,2012)。从内部因素来看,Barker和Mueller(2002)认为CEO的年龄、专业、学历、是否持股和任期等个人特征会影响企业的R&D投入强度。Levin等(2007)研究发现, 公司股权性质、激励约束兼容机制、控制权分布结构以及企业的学习能力是影响企业 R&D活动的重要因素。安同良等(2009)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会受到人才与技术能力差距的影响。纵观这些研究,很少有文献对代理成本的深入考虑,虽然李秉祥等(2014)研究了委托代理问题对R&D投入的影响,但是其管理防御指标构建的维度有所欠缺。由于两权分离,当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时,经营者由于占有信息优势往往处于主动地位。而在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当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管理者往往会采取固守职位并维护自身利益的管理防御行为,从而损害股东的利益。由于R&D投入周期长、风险大、未来收益不确定,R&D投入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经理人为了降低自身职业风险,通常采取稳健保守的财务政策,而管理防御主要对公司财务政策产生影响,管理防御会对公司的资本结构、投资效率和股利政策产生显著的影响(袁春生等,2006),R&D投入强度和时机的选择则成为实现管理防御的途径之一,王志强等(2011)发现管理防御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上市公司。因此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时,管理防御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角度。
从我国经济转型的复杂时期看,企业的内外部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股东在面对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的经理人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抑制经理管理防御行为来激发其R&D投入的动力。Shi(2003)研究发现R&D投入是收益与风险的博弈,风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内部控制的最主要功能就是风险管控,从COSO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到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都通篇贯穿着风险管理这一核心思想,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备的权责利制衡机制,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经理管理防御属于公司治理层面的因素,良好的内部控制通过完善的激励与约束兼容机制,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风险和有损企业价值的行为;良好的内部控制使得管理层置于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督的环境下,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更容易评价,利益相关者可以据此做出对管理层解聘、续聘或者奖惩的决定,有效降低代理成本,降低管理防御程度。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研发过程中的非系统性风险,使人为因素大大降低,在风险收益的权衡下,促使经理人加大R&D投入。而弱的内部控制机制会使企业内部权责利失衡,管理层很容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追求自身利益。因此,在考虑管理防御与R&D投入的关系时,内部控制治理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未见到将其纳入到管理防御与R&D的研究框架之中,忽视了内部控制对管理防御的抑制价值及其给R&D活动带来的经济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2010年-2014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防御、R&D投入与内部控制治理之间的关系。
(一)管理防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管理防御是指由于经营者经常面临着内外部机制的压力,会选择维护自身职位安全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企业研发投入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而产权理论的研究表明,由于两权分离,当自利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出现利益冲突时,很可能会采取管理防御行为,因此理性的经理人很可能对R&D投入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从风险角度看,R&D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同时面临着研发失败和研发产品市场萎靡的可能性,属于高风险的企业决策,经理人由于担心职业生涯出现波动,对R&D投入的兴趣不高。当经理人存在管理防御时,很可能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不愿意承担R&D投入的风险。从业绩考核角度看,公司的股东往往会用业绩是否达标、或者是否优秀来评价经理人的经营效果,而大量的R&D投入必然会使企业成本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使企业的业绩下滑,影响到其自身的业绩考核,自身的效用也就不能达到最大化,因此经理人为了固守职位,R&D投入的意愿必定大打折扣,这一情况在经理人离任前的表现更为突出。从收益分配角度看,由于我国经理人大多数不持有或很少持有股份,因此不享有企业的剩余收益分配的索取权,高风险的R&D投入带来的收益最终归股东所有,张爱民等(2016)研究发现,我国经理人的薪酬与公司业绩并没有很强的关联度,存在严重的薪酬粘性现象(薪酬随着业绩增加而增加,但是业绩下降并不影响薪酬水平、甚至薪酬水平照样提高),管理层有足够的动机运用管理防御(管理权力)来影响研发投入进而调节自身的薪酬,研发投入成为调节薪酬水平的寻租利器(Bebchuk等,2002)。从投资效果看,由于短期投资项目周期短,见效快,且容易实施,在短期就可以带来丰富的回报,有防御动机的经理人在进行外部投资时偏好于短期项目,而R&D投入具有投入成本的不可逆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包括内生变量的技术不确定性与外甥变量的经济不确定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较长的周期,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管理防御程度越高的经理人需要能迅速表现自己的价值来获得股东的认可,大量的R&D投入与其业绩管理初衷并不相符。从投资行为来看,存在管理防御的经理人为了可以维持当前的职位并提高与股东讨价还价的能力,往往倾向于投资那些能够能使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项目,使公司对其的依赖程度加强,但是这些专属性投资项目对于企业来说也许并不是最优的。管理者为了获得晋升机会和更多的在职消费,有扩大企业规模的动力,不会专心投资于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项目。这往往会带来企业的过度投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专属性投资的增加,存在管理防御的经理人会拥有更多的权力。经理人的过度投资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也许并不会将资源投向风险大的R&D。从融资角度看,一方面,研发活动的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另一方面,研发活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信息摩擦广泛存在于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因此,需要大量资金连续投入的研发活动融资较为困难,很有可能因为现金流的波动导致研发活动出现中断或者中止,存在管理防御的经理人是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的,由于融资约束,企业进行R&D投入需要有大量的内部现金流,这也不不符合经理人自身的利益。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1:经理管理防御程度会抑制企业R&D投入水平。波动(Kothari,2002),外部投资者并不能像在活跃的外部市场估计其他资产那样去估计R&D活动的价值,研发活动的风险及其未来收益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的状态,因此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R&D信息成为外部投资者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内部控制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信号传递功能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可以使投资者及时了解和掌握R&D活动的若干信息,比如战略领域选择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契合性、项目选择先级排序的合理性、项目进程的控制与协调、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以及具体进展等等,使投资者了解R&D活动对企业的价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最终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Eliott等(1994)研究发现当信息披露具有信息含量时,信息风险会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对于投资者是可以理解的,对公司投资决策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当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对于R&D活动中的风险有一定的理解,从而减轻管理层对R&D活动可能风险的过度担心和悲观的市场反应,降低管理防御程度,积极提高企业的R&D投入水平。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加强研发成果的保密性。由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并不是很完善,创新成果经常外溢,盗版和侵权等现象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研究与开发》从研发核心人员的管理、专业人员验收、与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与其他单位签订合作合同、对涉密资料的管控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加强企业研发成果的保密性。因此,内部控制质量越好的企业,这些方面会做的越好,对研发成果的保
表1 MED相关变量计算的说明
(二)内部控制治理对管理防御影响R&D投入的调节作用
1.大量的R&D支出必然会带来企业会计收益的减少,而我国与业绩密切相关薪酬考核制度会促使存在管理防御的经理人进行机会主义行为(刘运国等2007)。经理人主要考虑R&D投入的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首先,内部控制可以缓解代理问题。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信息与沟通,良好的内部控制使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使R&D各部门可以相互监督和牵制,防止出现机会主义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指引—研究与开发》要求企业在实施R&D投入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研发预算控制,可以合理分配企业的内部资源,为R&D投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防止相关人员的财务舞弊行为。该指引也规定企业对于R&D投入的进展情况要定期评估,控制进度,保证质量,总结经验的同时要完善相关制度,最终提升企业对R&D活动的管理能力。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抑制上市公司的关联性交易,有效防止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造成企业资金缺失,造成R&D投入缺少资金,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缓解代理问题,进而控制R&D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抑制存在管理防御的经理人对R&D投入的缺失。其次,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股东对R&D投入的认同感。由于R&D活动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架构和研发活动的风险管控,R&D投资活动的不确定性存在于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未来收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公司股价也会产生密工作也会做出周密部署,降低研发成果被盗窃的风险,从而降低管理层进行R&D投入的风险,抑制管理防御程度,进而加大R&D投入。最后,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使经理层置于监督之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着严厉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措施,使管理层的决策更多地是从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的角度出发,而弱的内部控制很可能会使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造成企业内部权责利失衡,监督机制也流于形式,管理层更多地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额外的与决策有用的信息,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加客观地对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对管理层做出奖惩等决定,最终有效约束管理层的管理防御行为。
表2 变量定义表
表3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2.当企业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时,首先没有一个好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所有事件赖以存在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如何首先要看内部环境的好坏,良好的内部环境可以使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更加规范,使职责分工和制度制衡更加有效,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风险。若没有良好的内部环境,由于两权分离,管理层很有可能会凌驾于股东的意志之上,管理层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不会努力工作。管理者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会将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导致过度投资,使公司价值降低,与此同时,管理层的管理防御程度会加大,对R&D投入的热情也会降低。当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企业各层级间的信息沟通会出现问题。信息与沟通贯穿于企业整个风险管控过程,通过引入、确定、实施和保障充分顺畅的信息权,保证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加工运用与及时反馈,减少企业内部控制各责任主体的摩擦和代理冲突。当存在缺陷时,企业的代理冲突会加大,存在管理防御的管理层由于风险的加大更不愿意去进行R&D投入,倾向于保守性的投资或对自己有益的活动。从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来看,Kim等(2011)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若要继续贷款,则被要求更高的贷款利率和更严格的限制性条款,陈汉文等(2014)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有更高的融资成本,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紧缩,使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这会导致R&D投入的融资成本加大,进而导致R&D投入的风险加大,存在管理防御的管理层将不会愿意进行这种高风险的活动。同时,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会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一定的反应。内部控制缺陷会通过影响企业的信息风险而影响投资者的风险感知,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也存在缺陷,会增加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波动性,同时会有显著为负的市场价格反应。当高风险的R&D投资没有成功或者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反应,对企业投资风险调高的外部投资者将会对企业有着更负面的评价,管理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存在管理防御的管理层也许会不愿意进行R&D活动。
表4 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
基于相同的理论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意味着企业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因素得到了抑制或者消解,恢复了内部控制的机体免疫功能,使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从业务流程层面看,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研发活动过程中的非系统性风险得到消解,如研发活动在开始之前会按照要求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预算管理和人员安排,在研发开始之后,经费使用执行严格的审批手续,防范有关人员套取资金,造成资源浪费,在研发成功后,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对成果进行保密,尽快向实际应用转变,提高市场认可度。因此,内控缺陷修复后,会提高研发活动成功的概率以及效益,降低风险。从公司治理层面看,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权责划分更加完善,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有效性,使经理人置于严厉的监督下,对有损企业价值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同时也可以使利益相关者对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能够有效约束其管理防御行为。当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内部控制又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H2a:内部控制质量对管理防御与R&D投入起正向调节作用;
H2b:内部控制缺陷对管理防御与R&D投入起负向调节作用,但当缺陷修复后,能够降低管理防御对R&D投入的抑制程度。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全部主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了金融保险类、ST、ST*以及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有效样本观测值2898个。本文所用的财务数据和其他相关变量数据来自万德(Wind)数据库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同时部分数据通过年报手工整理,经营者背景特征主要依据 CSMAR 数据库中高管简历进行手工筛选,由于缺失值较多,本文通过各大财经网站进行手工收集。为了消除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对回归模型中的主要连续变量上下5%的样本进行了Winsorize 处理。本文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处理通过Excel2003和Stata13.0完成。
(二)模型设计和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研究假设,设定以下研究模型: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是研发投入R&D。本文选取的“研发费用”指标优先来自于“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其次,如果董事会报告中没有披露,则采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的研发数据为准;如果“现金流量表附注”也没有披露,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对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要求,因此将管理费用明细中的费用化研发支出与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开发支出的本期增加额相加作为研发支出。同时采用通常做法用企业年研发支出与企业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的比值来表示研发投入。
表5 管理防御、R&D投入与内部控制治理(OLS回归)
模型中假设1的解释变量为管理防御水平(MED)。由于管理防御是经营者内心的深层次想法,难以用单一变量来衡量。因此利用多维度变量来构建管理防御度,其数值越大,表明程度越高。以往文献研究发现,管理防御程度会受到高管特征、转换工作成本高低、经理人控制权大小以及独立董事的治理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借鉴徐经长等(2013),具体MED指标计算见表1。即从影响管理防御行为的上述因素中,选择对防御程度有重要影响的多维变量,并给予赋值后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对各因素的影响权重做同一权重处理,即得到管理防御度指标(刘普寅、 吴孟达,1998。这样处理只是为简化计算起见,不存在系统性误差)。
模型中假设2的调节变量为内部控制治理,用内部控制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数据(ICH)来自于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对于内部控制缺陷(ICMW),若上市公司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则认为该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并取1,否则取0:(1)根据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若自我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有否定性的语句,如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边界模糊;尚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激励机制;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缺陷;独立董事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等语句。则认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不是标准无保留意见,也认为存在缺陷。(2)上市公司被立案稽查,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3)上市公司当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Revise),本文设定若当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下一年不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则认为在下一年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了修复,Revise取1,否则取0。
同时根据相关理论和已有文献,还控制了包括年份和行业在内的若干其他变量。具体变量定义见表2。
(一)描述性统计
表3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R&D的均值为0.0215,最小值为0, 最大值为0.430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的研发投入水平较低,不同的公司研发投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MED的均值为2.4867,最小值为1.5,最大值为3.75,标准差为0.6098,说明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管理防御水平,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二)相关性分析
主要变量相关性分析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ICH*MED、Revise*MED与R&D投入都是正相关关系,ICMW与R&D投入是负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内部控制质量对MED与R&D的关系起正向调节关系,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会增强R&D水平。但是MED与R&D的符号与预期相反,但是并不显著,假设1没有得到验证,不过由于相关性分析仅单一考虑变量之间关系,将在下文做更为严格的检验。同时,表3中所有相关性系数基本都在0.5以下,不存在影响回归结果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多元回归结果及其分析
表5给出了模型分步回归的主要结果。首先可以看出,5个模型的Adj-R2都偏高,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比较好。另外,通过对各个变量的VIF检验,发现VIF值都小于5,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中第一列考虑的是R&D投入与管理防御MED之间的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R&D投入与MED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的管理防御程度越大时,企业的R&D投入水平越低,假设1得到验证。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发现加入资产负债率Lev后导致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符号不一致,这也许是因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需要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就越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存在管理防御的经理人从风险收益角度考虑后,不愿意进行大量的R&D投入。
表中第二列考虑的是内部控制质量对管理防御与R&D投入的调节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出,R&D投入仍然与管理防御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同时可以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防御的交乘项ICH*MED与R&D投入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内部控制质量对管理防御与R&D投入起正向调节作用,即内部控制质量越好,管理防御对企业R&D投入的抑制作用越小,可以加大企业的R&D投入水平。本文的假设2a得到验证。
表中第三、四列考虑的是内部控制缺陷对管理防御和R&D投入的调节作用。第三列是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可以发现,R&D投入与MED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第四列考虑的是在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从中可以看出,虽然R&D投入与MED是负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通过这两列的对比,可以看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相比较于不存在缺陷的企业,管理防御与R&D投入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缺陷对管理防御与R&D投入起负向调节作用。
表中第五列考虑的是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对管理防御和R&D投入的调节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出,R&D投入与MED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内部控制缺陷修复与MED的交乘项Revise*MED和R&D投入是正相关关系,虽然不显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MED对R&D投入的抑制作用被缓解。通过表中三、四、五列的结果分析,本文的假设2b得到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进行了如下敏感性测试:(1)用R&D投入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R&D强度。(2)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重新定义为当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下一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种类减少或者不存在相同类型的内部控制缺陷,对缺陷修复和企业风险的关系进行重新检验,发现结论基本不变。(3)将样本企业划分为高科技与非高科技企业重新回归,研究结果不变。
本文以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我国转型经济的现实情境,检验了管理防御、R&D投入与内部控制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管理防御与R&D投入呈负相关关系;(2)内部控制质量对管理防御和R&D投入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即内部控制质量越好,管理防御对R&D投入强度的抑制程度会降低;(3)内部控制缺陷对管理防御和R&D投入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即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管理防御对R&D投入的抑制作用会加大,而当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后,管理防御的抑制作用会降低。
本文的启示意义在于∶(1)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产生冲突,R&D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要积极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质量,监管当局也需要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通过抑制管理防御程度,加大企业的R&D投入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当缺陷修复后,缺陷对管理防御和R&D投入的负向调节作用会降低,因此当企业出现内部控制缺陷时,要从根源上进行修复,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要紧密配合,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真正的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Ettle J.E.,W.P.Bridges,O.Keefe.1984.R&D∶Organization Strategy and Structural Differences for Radical Versus Incremental Innovation[J].Management Science,(30)∶682-695
2.朱恒鹏.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世界经济.2006(12)
3.李平,崔喜君,刘建.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2007(2)
4.张杰,周晓艳,李勇.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的R&D?.经济研究.2011(8)
5.徐虹,林钟高,芮晨.客户关系与企业研发投资决策.财经论丛.2016(1)
6.解维敏,方红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金融研究.2011(5)
7.逯东,林高,杨丹.政府补助、研发支出与市场价值——来自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投资研究.2012(9)
8.Barker,V.,G.Mueller.2002.CEO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 R&D Spending[J]. Management Science,(48)∶782-801
9.LevinRC,Klevorick AK, NelsonR R,et al.2007.Appropriating the returns from industrial R& D[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8( 3)∶ 783— 832
10.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 R&D 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效应.经济研究.2009(10)
11.李秉祥,陈英,李越.管理防御、R&D投入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研究.科研管理.2014(7)
12.袁春生,杨淑娥.经理管理防御下公司财务政策选择研究综述.会计研究.2006(7)
13.王志强,张玮婷.资本结构、管理层防御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会计研究.2011(2)
14.Shi, C..2003.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The Future Benefits and Riskiness of R&D∶ A Bondholder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5(02)∶ 227-254
15.张爱民,桑银银,陆韵石.政治关联、产权性质与高管薪酬粘性—来自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3)
16.Bebchuk,L.A.,M.F.Jesse,and I.W.David. 2002. 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raction in the desig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J].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 eview. 69, 751-846
17.刘运国,刘雯.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任期与R&D支出.管理世界.2007(1)
18.Kothari,S.,T.Laguerre and A.Leone.2002.Capitalization versus expensing∶Evidence on the uncertainty of future earning from capital expenditures versus R&D outlay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7)∶355-382
19.Elliott,R.K.and P.D.Jacobson.1994.Costs and benefits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disclosure[J].Accounting Horizons,8(4)∶80-96
20.Kim,J.B.,Song,B.Y.,Zhang,L.,2011.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J].The Accounting Review 86(4)∶1157-1188
21.陈汉文,周中胜.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南开管理评论.2014(3)
22.叶松勤,徐经长.管理防御与现金持有价值.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
23.刘普寅,吴孟达.模糊理论及其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2002;71272220)
本文以2010-2014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转型经济环境下管理防御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及其内部控制治理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防御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但是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治理后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缓解管理防御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内部控制缺陷加剧了管理防御对研发投入的抑制程度,但是缺陷修复后,这种抑制程度得到缓解。研究表明,经理人自身因素对企业投资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受制于研发投入这一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更受制于企业内部治理状况对委托代理的纾解与改善能力,彰显加强研发投入的科学决策及其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