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亮 王璐
【摘要】配电网作为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而配电设备的能效情况将直接影响配电网节能水平。本文在分析线损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压配电网设备能效评估模型,并用熵值法分配权重。该成果为供电企业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节能降损;10kV配电网;理论线损;管理线损
引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实施配电网综合节能改造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配电网直接面向广大用户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变压器、线路为配电网主要电力设备,其能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配电网损耗的大小。因此近年来如何评价配电网设备的能效水平,如何提高設备利用率,怎样通过技术措施来降低电网损耗成为此类研究的热点话题。
1、配电网线损形成的主要原因
(1)网架结构不合理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速度与负荷增长速度明显不匹配。使得城市中、低压电网结构过于薄弱,10kV供电线路半径过长,却多处于过载带电状态。同时低压线路导线截面过小,供电能力不足,相应的补偿装置配置不齐全等原因都导致了电网损耗过大的情况。
(2)配电设备不能处于经济运行状态
最初的电网建设是建立在满足供电需求基础上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造成了电力设备的严重浪费,设备利用率低、线路损耗大,设备运行不经济,利用率较低。
(3)无功补偿容量少
目前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呈剧增趋势,为满足各行各业用电需要,城市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其中工矿企业大量使用感性用电设备,这些设备在正常运行中除了要消耗系统大量的有功功率之外,还要向系统吸收大量无功功率。迫使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系统无功功率的缺失加重了电网损耗的增加。
从上文分析得知,电力设备的能效水平是影响网络损耗大小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通过影响设备能效水平的各项因素,建立设备能效评估模型,通过指标评价计算找出电网节能降损的薄弱环节,为建设节能型配电网提高改造及建设的理论支撑。
2、评价方法的选取及设备能效评估模型的建立
(1)评价方法对比
由于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工作机理,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它们主要应用的范围也有所不同。目前主要采用的几类评价方法如下:
定性评价方法—专家评分法、德尔菲法,操作较为简单,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知识,但是主观色彩强烈,并且多人评价时结论往往难以收敛。
信息论方法—信息熵理论评价方法、灰色统理论与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等,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及影响,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信息,但是一般需要和主观评价方法结合使用。
系统工程方法—层次分析法(AHP)、平分法、关联矩阵法,方法简单易操作,只适用于静态评价,但评价对象的因素一般不超过9个。
考虑到影响配电网设备能效的因素少且属于静态评价指标,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设备本身属性及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对设备能效进行评价,并采用熵值法为各指标分配权重。
(2)配电网设备能效评估模型的建立
中压配电网设备主要有变压器、线路及无功补偿装置,总结相关影响因素设立二级指标为线路长度、截面、装接配变容量;变压器型号、容量;无功补偿容量、安装及投运情况,并进一步细化到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含线路、变压器、无功补偿三个方向。
二级指标线路包含长度、截面、装接配变容量;变压器包含容量、型号;无功补偿包含容量、安装及投运时间。
三级指标线路长度包含超长线路占比、平均主干长度达标率、主干线长度超标线路占比;线路截面包含主干截面过小线路占比、线路经济截面;线路装接配变容量包含线路装接配变平均容量、线路装接配变总容量超标线路占比。变压器型号包含变压器高损变占比、变压器高效型号占比;变压器容量包含变压器节能容量、非标准化容量占比。无功补偿容量包含已安装无功补偿容量占比、已投运无功补偿容量占比;无功补偿安装及投运时间包含无功补偿安装率、无功补偿投运率。
笔者选用山东某地实际配电网数据进行验证,依据评估模型计算该地区设备能效综合得分为93.06,能效水平较高,主要体现在中压配电网设备线路运行情况较好,无功补偿效率较高,但在变压器方面能效水平较低,节能型变压器使用较少且仍存在高损变,建议根据电网规划情况逐年更换高损变。
3、结论
线损率作为供电企业的一个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能够反映能源的有效利用及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配电设备是配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效水平可直观反映配电网节能水平。因此提高设备能效及利用率可以降低电网线损率,提高用电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线损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中压配电网设备能效评估模型,并成功应用于山东省典型区域配电网,得出区域内配电网设备在能效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通过计算分析,建议在以后设备改造中结合地区负荷增长情况,以节能角度考虑对设备进行更换,降低配电网损耗,提高设备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胡景生,胡国元.配电网经济运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王玮,周依能.10kV配电网节能降损策略研究 [J].无线互联科技,2008,31(23):45-46.
[3]段成.电网投资效益后评价理论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D].华北电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