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

2016-10-19 04:41姜美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护理效果

姜美丽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住院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数和吸烟、运动等生活状况,分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对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和E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数普遍高于对照组患者,吸烟等生活状况较对照组患者差。经过6周的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指数和E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多样,综合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71-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迅速增长,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9.7%[1]。糖尿病患者血管、肾脏、心脏、神经及视网膜的病变对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有巨大威胁,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其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发病早且病情进展较快,故糖尿病经常合并脑梗塞发生。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固然较单纯糖尿病患者多样[2]。该实验现分析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尝试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实验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住院的3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0~73岁,平均年龄(54.60±4.30)岁,病程在4~15年,平均病程(8.70±3.20)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53.90±4.50)岁,平均病程(8.80±3.4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样本遴选标准[3]

①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②观察组患者经CT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③所有样本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④排除意识障碍的病例;⑤排除肝肾损伤等严重病例;⑥排除传染性疾病病例。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天均予以血压、血糖(包括FPG、2 hPPG、GHbA1c)、血脂(TC、TG、LDL、HDL)的检查并记录;询问所有患者体重及吸烟、运动等生活方式并记录;对观察组患者予以ESS评分。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糖尿病治疗方 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常规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心理疏导及相关知识讲解,缓解病患焦虑 、恐惧等不良心理[4],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了解,从而增强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②饮食控制:执行糖尿病饮食标准,低糖、低盐、低脂,减轻体重、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血压;③严格监控血糖,每日进行空腹、餐后血糖测定,每周至少一日7次血糖检测,及时掌握血糖变化,采取措施;④预防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病房衛生及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⑤康复指导: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增强肢体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恢复肢体功能。

1.4 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主要通过ESS(欧洲卒中评分量表)评分,空腹血糖水平,[5]吸烟指数[=烟龄(年)×吸烟量(包/d)],BMI值(身体质量指数)判定。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6]:显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5 mmol/L(包括5 mmol/L)或降至正常水平,ESS评分上升10分以上(包括10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有效:空腹血糖下降在3~5 mmol/L之间,ESS评分上升5~10分之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基本满意;无效:空腹血糖下降在3 mmol/L以下甚至有所升高,ESS评分上升低于5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太满意。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注:ESS评分标准是现代世界上常用的脑卒中评价指标,该量表从意识水平、理解力、语言、视野、凝视、面部运动、上下肢的肌力及运动情况、步态等项目对病患进行量化地评价,是较为全面的神经功能评价指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该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血压、血糖、血脂指数及吸烟指数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数及吸烟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2.2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ESS评分、空腹血糖、吸烟指数及BMI值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过6周的综合护理,ESS评分、空腹血糖、吸烟指数及BMI值均较护理后有明显改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经过6周综合护理,显效12例,显效率为34.28%。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82.86%。

3 讨论

该实验通过对比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身体指标,表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高血压、高血脂、体重、年龄及吸烟等因素。脑内动脉的动脉壁较薄弱,高血压病人的脑动脉长期受高压血液的冲击易形成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透明变性甚至血管瘤[7],引起血管腔狭窄,进而阻塞。甘油三酯和同型半胱氨酸过高,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吸烟会影响血液中的脂质及纤维蛋白含量[8],也是血栓的形成因素之一。肥胖亦是高血脂、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中老年患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状态时间越长,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大。脑梗塞为中老年人多发的脑血管病变,轻者出现肢体麻木、视野缺损、失语等症,重者偏身感觉障碍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甚至威胁生命。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固然重要,其综合有效的护理亦不可或缺,通过护理工作帮助病患改善生活方式,减少或规避危险因素,及时掌握身体指标,科学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莉.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153-154.

[2] 张彩霞,耿洪燕,商文青,等.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1):106-107.

[3] 陈鸿尔,葛庆青,沈玲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97-798.

[4] 杨旻星.2型糖尿病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1999-2000.

[5] 白春杰.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0):175.

[6] 孙凤花.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变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分析[J].北方药学,2012,9(11):73.

[7] 陈荣浩,朱锦匙.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6-17.

[8] 牛海帆.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6):34,36.

(收稿日期:2016-02-04)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护理效果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