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芳
幼儿园的“去结果”式科学教育,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或现实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操作、游戏等探究方式,自主寻求答案或信息,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教育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体验探究与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常识教育,渐渐过渡到现今以探究为核心的幼儿科学教育。然而,传统常识教育中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集体轻个别的现象及价值观仍然广泛存在。因此,我园提出在幼儿园实施“去结果”式科学教育,强调“去”单一知识学习而重自主探究过程,强调“去”集体化学习行为而重幼儿个体学习经验的建构,强调“去”教学结果的关注而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养成。这里的“去”,意为“减少”。“去结果”,不意味着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是不追求结果的,或者幼儿在科学活动探究中不需要有任何收获。强调“去结果”,是把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建立在更高的更加宏观开放的层次,是强调科学探索的精神实质和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性。
一、强调“去”单一知识学习而“重”自主探究过程
“去结果”式科学教育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根据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强调科学教育重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幼儿天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应重视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科学活动,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知识本位的科学教育,容易让幼儿望而生畏,继而失去探究兴趣与能力。
所谓重过程,重的是幼儿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创设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猜想、尝试、思考、交流、验证等自主学习过程,幼儿只有经历足够的探究,才能获得足够的经验。经历探究的过程,比掌握单一知识更为重要。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将经历观察、思考、提问、想象、动手实验、交流表达等过程,从而获得探究的能力,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方法。
强调过程,首先必须让材料说话。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充分自主的、幼儿可以完全动手参与的环境。幼儿只有在自己亲自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对物质材料有充分的感知和兴趣,才能对材料有所发现和疑问。因此,我们的教学目的应该巧妙地隐藏在材料之中,让科学探索环境来做幼儿学习的“指引者”,从而支撑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发现。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事物对话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强调过程,不能停留在让幼儿运用感官动手操作的层面,而应是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比如,幼儿主动地产生疑问、产生探究的兴趣,而非老师预想的问题;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想、判断,将自己的想法作用于事物进行验证,而不是按照老师规定的步骤完成指定操作,从而促进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建构新的学习经验。
二、强调“去”集体化学习行为而“重”幼儿个体学习经验的建构
“去结果”式科学教育重在开放,强调个体经验的学习与建构。3-6岁的幼儿思维还处于自我中心和形象直觉阶段,因此,他们探究认识事物是以自我为中心点,通过动作感知、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具有“主观性”“泛灵性”“非科学性”等特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真正的科学概念,而是在科学探究的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获得关于事物的新经验。每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是具有他自身的发展意义的。科学教育的一大核心价值,是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经验。我们只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化学习,才能保证他们的好奇心不灭,才能保证他们对科学探究永葆热情。
“去结果”式科学教育不强调集体教学,而更重个别化、小组化的学习活动,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引导幼儿通过生活、游戏获得个体学习经验。过多的集体教学并不符合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无法使幼儿充分经历自由探究、主动学习、互动合作的过程。因此,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应更多支持幼儿自发的个别活动和小组区域活动。
强调个体学习经验的建构,应尊重每一位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与解释,也许幼儿难以讲述出一个固定的科学概念,但是幼儿会有自己的科学体验;应面向每一位幼儿,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探究,获得每个个体独特的体验和发现;应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尊重不同幼儿的学习表现,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开展个体化的学习,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幼儿的终身发展是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幼儿的主体性来求取知识的传递,不能以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我们应努力让每一位幼儿拥有科学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的态度、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
三、强调“去”教学结果的关注而“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去结果”式科学教育不以教学结果为评价重心,而重在关注幼儿求真精神的培育,强调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等,是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科学饱含想象,但来不得半点虚假;科学必须用事实说话,不盲从,不主观随意。这些科学精神内涵的培养,实际上比记住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来得更为重要,对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次失败的种植活动,孩子们能学习到什么呢?首先,孩子们会发现,不是每一次种植都会开花结果,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好很多的准备和努力。其次,孩子们会知道,所谓观察记录,就是要客观地记下植物生长的真实状况。第三,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丰富了经验,为今后的活动作了准备,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求真的精神和态度,就蕴藏在这样的过程之中。这种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探究过程,不仅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更有助于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科学的真谛——即“求真的态度”。“去结果”式科学教育强调求真求实,就是要培养孩子追求客观真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幼儿对客观事实的尊重、实事求是的探究意识,这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我们提倡“去结果”,是为了摒除墨守成规和功利教育,希望改变传统科学活动中重知识轻探索、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发现的偏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完全不需要科学知识、不需要科学的实验结果、不需要概念的基本引导。对于幼儿来说,“去结果”式是一种最为重要、最自然、最基本和有效的科学探究方式。藉此,幼儿科学教育才能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幼儿的本真与差异,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