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分析

2016-10-19 11:29郝敬军庄伟雄文海忠朱志嫦崔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耳道肌纤维母细胞

郝敬军,庄伟雄,文海忠,朱志嫦,崔凌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云浮医院CT、MRI室,广东云浮527300)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分析

郝敬军,庄伟雄,文海忠,朱志嫦,崔凌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云浮医院CT、MRI室,广东云浮527300)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IMT 14例,其中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中病变位于肺部4例,肝脏2例,鼻窦2例,肠系膜1例,胆囊1例,膀胱1例,腹膜后1例,胸背部软组织1例,外耳道1例。影像学表现为实性10例,囊实性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较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10例病灶边界清晰,4例病灶边界不清。结论:IMT是一种少见肿瘤,影像学无明显特征性表现,但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有一定的价值。

肿瘤,肌组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1],最多发生于肺,也见于头颈、躯干、内脏及四肢软组织。临床及影像表现为侵袭性占位性肿块,组织形态多样,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而导致不当治疗[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IMT,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征和诊断的价值,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3—2015年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4例IM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8~70岁,平均31岁;病灶直径2.1~12.0 cm,平均4.9 cm。病变位于肺部4例,肝脏2例,鼻窦2例,肠系膜1例,胆囊1例,膀胱1例,腹膜后1例,胸背部软组织1例,外耳道1例。

1.2仪器与方法14例中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为肝脏,1例为胸背部软组织。CT采用Philips双排螺旋CT扫描仪及GE 64排宝石能谱CT扫描仪。Philip CT扫描参数:120 kV,250 mA,层厚5 mm;GE CT扫描参数:120 kV,180~230 mA,层厚5 mm,重建层厚0.625 mm,64排CT根据不同部位具体情况加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碘海醇或碘帕醇,注射流率2.5~3.0 mL/s,剂量0.1 mmol/kg体质量。

MRI使用Siemens Avanto 1.5 T扫描仪,肝脏扫描序列:TSE序列呼吸门控T2WI,TR 1 150 ms,TE 92 ms;扰相GRE T1WI正反相位成像,TR 140 ms,TE 2.38 ms;DWI,TR 800 ms,TE 83 ms。胸背部软组织扫描序列:常规TSE序列T1WI,TR 630 ms,TE 11 ms;TSE序列T2WI,TR 4 000 ms,TE 112 ms; T2WI脂肪抑制序列,TR 3 500 ms,TE 41 ms,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按0.1 mmol/kg体质量经肘静脉团注,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所有图像均上传至PACS进行病变观察、分析。

2 结果

12例CT扫描示实性9例,8例密度均匀,1例病灶内见钙化;囊实性3例,密度不均匀。2例MRI扫描示实性1例,信号均匀;囊实性1例,信号不均匀。

发生于肺内4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边界清晰。其中1例中央型病变,病灶为实性,位于右肺门区,合并阻塞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周围型3例,1例位于右肺上叶前段,密度均匀,病灶为实性,无毛刺、分叶;1例位于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密度不均匀,病灶为囊实性,分叶状,有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1例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图1),病灶为实性,内密度不均匀,多发斑点状钙化,分叶状,无毛刺。增强扫描4例病灶均有延迟强化的特点,囊性部分未见强化。

发生于肝脏2例,边界清晰,其中1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病灶位于尾状叶,平扫为密度尚均匀的低密度区(图2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呈斑点状强化(图2b),门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图2c)。1例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病灶位于肝右叶后下段,信号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周围隐约见等低信号环;T2WI呈高信号;抑脂T2WI呈高信号,周围环为等略高信号;DWI实性部分呈稍高信号,ADC图表现为稍高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见长T1长T2信号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成分轻度强化,周围环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周围环轻度强化,囊变部分未见强化。

发生于鼻窦2例,肠系膜、胆囊、膀胱、腹膜后、外耳道病灶各1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发生于上颌窦、胆囊及外耳道病灶边界不清,肠系膜及腹膜后病灶呈囊实性,其余病灶为实性,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见强化,延迟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发生于上颌窦、外耳道病灶形态不规则,侵犯周围结构,发生于胆囊病灶合并胆囊结石。

发生于胸背部软组织1例,边界清晰,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病灶信号均匀,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3),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

3 讨论

3.1病理与临床表现IMT是一种由梭形肿瘤细胞组成的,同时伴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的肿瘤性疾病[3]。WHO指出IMT是炎性假瘤的主要类型,且是独立的细胞类型[4]。该病病因不明,部分发生于手术、创伤或炎症之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少年较成人常见,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最好发于肺[5],可发于整个成人期,常发生于20岁以内,女性稍多见。本组中位年龄31岁明显高于文献报道,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临床症状及体征与肿块发生的部位有关,不同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发生于胸腔者主要症状有咳嗽带血、胸痛等;发生于腹腔脏器者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发热等;发生于鼻窦者主要有鼻塞、流脓血涕;发生于膀胱者主要有肉眼血尿、尿频等;发生于胸背部软组织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发生于外耳道者主要症状有外耳道堵塞、流脓等。

3.2影像学表现本组均为单发病变,肿块直径较大,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部分可有浸润。本组CT、MRI平扫实性部分密度、信号较均匀,其中1例肺内病灶见钙化,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部分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多以静脉期强化最为明显,且呈渐进性强化趋势,囊实性病灶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实性部分仍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且亦呈渐进式强化,与段晓岷等[6-7]报道相符。

3.3鉴别诊断

3.3.1发生在不同部位的IMT确诊需依靠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发生在肺部的IMT常误诊为肺癌,约占58%,其次为结核,约占28%,误诊为肉瘤及机化性肺炎也很常见,还需与曲霉菌感染、硬化性血管瘤、错构瘤、淋巴瘤、浆细胞恶性增生、非感染性肉芽肿等鉴别[8]。肺癌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临床症状明显,逐渐加重,倍增时间短,位于肺外带或肺裂旁的周围型肺癌的原发灶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象较明显,多合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而肺部IMT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临床症状较轻,病程长,少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结核球多位于肺上叶,尤以右侧多见,结核瘤内常见钙化及周围卫星病灶,一般无明显强化,偶见部分结核瘤形成初期界限模糊,且呈边缘或环状强化,但强化不及肺部IMT,结合检验或抗感染治疗动态观察即可鉴别。肺部IMT病灶表现多样(结节、肿块型,或是炎性实变型),既可表现为恶性肿瘤的征象,又可有良性肿瘤的征象,因此与肺部其他肿瘤鉴别困难,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单发肺内肿物而无其他病史者,应该考虑该病的可能。

3.3.2肝脏的IMT需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不典型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肝脓肿等鉴别[9],需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①胆管细胞癌也表现为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与肝脏IMT有类似特征,但胆管细胞癌多位于肝左叶,且直径多>5 cm,病灶内或周边常见扩张的胆管,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肿大、血管包绕或推压、局部肝段一过性强化程度增加及肝叶萎缩等特异性征象。②原发性肝细胞癌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AFP(+),T2WI信号多偏高,动脉期强化明显,呈“快进快出”,下腔静脉、门静脉内可存在癌栓。③肝转移瘤增强扫描时病灶多呈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但转移瘤一般为多发病灶,形态呈圆形,增强扫描表现为环形强化,呈“牛眼征”,结合临床原发肿瘤病史,鉴别诊断并不难。④肝脓肿一般起病急、发热、白细胞升高,典型病灶具有边界清楚的脓肿壁,坏死液化明显并张力较高,而IMT一般发热症状较轻,液化坏死区张力比肝脓肿低,内壁多不光整,不典型的肝脓肿需密切结合临床。

3.3.3鼻窦的IMT需与副鼻窦癌鉴别,鼻窦IMT多表现为肿块样病变,或片块状侵蚀周围结构,占位性膨胀软组织影可呈不同密度影像,提示不同组织类型混合存在;肿物可富含血管,发生粘连,压迫并浸润局部,极似恶性肿瘤[10],鉴别困难。

3.3.4网膜囊的IMT需与肠系膜囊肿、淋巴瘤、囊性畸胎瘤和间质瘤鉴别[11]:①肠系膜囊肿表现为单发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壁薄、CT值似水样密度、无强化,如合并感染难与IMT鉴别。②淋巴瘤通常显示多发、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轻中度强化的均质软组织肿块,常包绕肠系膜,形成所谓“三明治征”。③囊性畸胎瘤多见于儿童,肿块内有脂肪和钙化为特征性表现。④间质瘤多表现为巨大分叶状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与本病鉴别困难,主要通过免疫学鉴别,胃肠道间质瘤的CD117、CD34、vimentin、S-100常表达阳性,但CK和ALK阴性可与IMT鉴别。

3.3.5胆囊的IMT需与胆囊炎、胆囊癌鉴别。本病起病较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3.3.6膀胱的IMT需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肉瘤等鉴别[12]。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鳞癌及腺癌易出血、坏死,临床一般有肉眼血尿。CT、MRI见膀胱壁形态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与IMT相似,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膀胱肉瘤恶性程度高,密度不均匀,形态略不规则,较大者可伴比例较大的坏死区,易浸润或转移到周围其他器官,增强扫描明肿块明显强化,延迟期病变强化快速降低。

3.3.7腹膜后的IMT需与腹膜后淋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鉴别,发生于儿童的需与神经源性肿瘤鉴别[13]。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交感神经链,具有嗜血管生长的特点,多数侵犯并包绕腹腔内大血管。其他腹膜后恶性肿瘤单纯依靠影像学鉴别较困难,由于IMT的炎性浸润性的病理表现导致肿瘤边缘毛糙、邻近腹膜增厚的相关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鉴别,仍需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是诊断IMT的重要依据。

3.3.8软组织的IMT需与其他梭形细胞类肿瘤鉴别,特别应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相鉴别[14],其镜下与IMT易混淆,两者均可出现梭形细胞及炎症细胞。

3.3.9外耳道的IMT需与外耳道鳞癌、腺癌、肉芽肿、胆脂瘤等鉴别[15]。外耳道鳞癌、腺癌一般发病年龄较大,胆脂瘤亦可见于儿童及青年人,但骨质破坏的边缘一般较规整,有时可见硬化边。确诊还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总之,不同部位IMT的影像学表现不同,但缺乏特异性。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仅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内部结构、增强扫描特征、是否转移等,且MSCT的MPR及MRI的多方位成像可全面显示肿瘤的生长方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图1 男,29岁,左肺下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图1a,1bCT平扫示左肺下叶软组织肿块,分叶状,内见斑点状钙化影图2男,56岁,肝尾状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图2aCT平扫示肝尾状叶见低密度肿块影图2b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见斑点状强化图2c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图3男,19岁,右侧胸背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图3a,3b分别为T1WI和T2WI图像。右侧后胸壁见异常信号,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

[1]Fletcher CD,Unni KK,Mertens F.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M].Lyo:LARC Press,2002:48.

[2]纪小龙,马亚敏.从炎性假瘤到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浅谈病理形态学发展的过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3):319-320.

[3]Yamamoto H,Watanabe K,Nagata M,et a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of the pancreas[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2,9:116-119.

[4]吴红珍,江新青,魏新华,等.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MRI表现及误诊学分析[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7):5278-5280.

[5]Guan Y,Chen G,Zhang W,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ppear-ance of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n the mediastinum[J]. 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2,36:654-658.

[6]段晓岷,程华,周春菊,等.小儿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73-76.

[7]钦斌,何玲.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0例CT表现及病理对照[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793-1795.

[8]杨祖文,刘敏,尤琳,等.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4):448-449.

[9]肖运平,吴海军,肖恩华.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1):40-43.

[10]刘红兵,张少容,李里香,等.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9):431-432.

[11]钱民,柏瑞,李小荣,等.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38-1241.

[12]丁炎,陈雷,赵新美,等.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4):665.

[13]Coffin CM,Hornick JL,Fletcher CD.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comparison of clinicopathologic,histologic,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including ALK expression in atypical and aggressive cases[J].Am J surg pathol,2007,31:509-520.

[14]任转琴,陈涛,张雷,等.软组织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6):462-464.

[15]李志伟,刘光荣.外耳道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J].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60.

2015-10-13)

10.3969/j.issn.1672-0512.2016.04.032

郝敬军,E-mail:haojingjun2000@163.com。

猜你喜欢
外耳道肌纤维母细胞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