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菲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网络的普及以及通信事业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得以传递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度,然而,大量的信息使得新闻工作者应接不暇,因此,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具有价值、正确价值观、准确的新闻信息成为了摆在所有新闻工作者面前继续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正确把握思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方法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新闻工作者好比沙漠中淘金者,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如何有效的选取出能够吸引群众注意力的新闻信息,是每位新闻工作者的重要出发点。近些年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使得他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难度。本文以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正确把握思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在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如何从庞大的信息中选择出有效的信息,是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目前,新闻改革理论与方针已经明确,并获得了瞩目的成效,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新闻工作者在面对不同新闻信息时,会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一些稿件进行仔细筛选,只有那些能够吸引人们眼球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新闻稿件才能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他们的喜爱,并将新闻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而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筛选出能够有效引导大众的思想的新闻,因此,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二、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正确把握思路
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正确把握思路有很多,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真实反映事件的真相、秉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新闻素材的选取;具体内容如下:
(一)真实反映事件的真相
无论是在新闻制作的哪个阶段,新闻工作者都要你在这一时间段内对党的政策方针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一些热门话题也要进行涉猎,从而以此为基础,来明确进行新闻报道的主体思想。因为,无论是社会还是校园的电视节目,只有在了解人民群众和同学所关注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才能顺利找到新闻选题的切入点。并且,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受采访者进行沟通,对拍摄难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要真实反映事件的真相,这些都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将新闻事件真实完整地反映出来,并采用有效的叙述方法,才能使新闻和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成功架起,才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提高新闻事件的传播效率。
(二)秉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就是采集新闻,第二项内容就是编辑新闻,然而,究其本质而言,这两项内容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因为,在实际操练的过程中,采和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他们相互影响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成效。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应秉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广播电视应将党中央的政治思想宣传到位,做好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这两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不仅要将积极、健康的精神传递出来,同时,还要将社会的现状真实地展现出来。因此,新闻工作在进行新闻稿件采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新闻的质量,秉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新闻工作者还要有敏锐的嗅觉,认真观察政治局势,要做到能够从具体的新闻事件中将党的政策和路线体现出来,并及时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感受,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
(三)注重新闻素材的选取
导播编辑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新闻事件的备播和播出的过程中,开展导播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不仅要能够随机应变,同时,还要以精确计算时间为基础,将新闻事件及时、准确的呈现出来。新闻工作者应意识到对新闻素材进行编辑不仅仅是对新闻素材进行机械性地播出,更多的是整合报道意图、方法,以及多条新闻的技术加工。可以说,新闻素材的编辑工作,是将新闻事件展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新闻工作者应给予新闻素材选取工作足够的重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提高电视新闻采编的技术水平来提升广播电视的竞争力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新闻工作者只有拥有高超的电视行文采编技巧才能将新闻事件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并深受观众的喜爱,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情感激发出来,才能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正确地引导,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丽卿.把握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展现节 目特色[J].新闻传播,2013,(05).
[2]傅钢涛.电视新闻采编的画面细节把握 思路研究[J].科技传播,2014,(03).
[3]田红艳.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细节的把 握与应用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