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
摘 要:“妙喻”与“活法”是苏轼与杨万里的山水诗中特有的写作技巧,一个用“妙喻”写出豪气,一个用“活法”写出灵动。但二人的特有之处又有共通之处,二人既有悠然之气,又有对人生禅理和自然生趣的探求,可谓是曲意相同却独居特色。
关键词:妙喻;活法;豪气;灵动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苏轼与杨万里皆是以山水诗著称的宋代杰出诗人,在书写技巧上一个善用“妙喻”,一个巧用“活法”,同是山水却不同韵味,但细读之下不禁有性情共通之感。下面试以二人山水诗为例阐述“妙喻”与“活法”的异同。
一、“妙喻”与“活法”的差异性
1、“妙喻”展豪气
苏轼的山水诗之所以有“妙喻”之称是其将比喻运用的灵活却不刻意,并且其比喻不单单是用作于描写,更将其化用于情感、理趣、场面和思想主题之中,用比喻抒直抒胸中之感慨,却不矫揉做作,尽展豪迈之气。
用比喻来描写抽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形象,用文字表现肉眼无法看到的别样风景,“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1]苏轼将最平常的景物比喻化,风吹过就像人在呼吸,云不断生生变幻犹如人吞吐所致,如身临仙境,仙人在侧,妙法其中,有坐拥山河之感。
用比喻描绘壮观的场面与气势,“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2]望向雨过的江面,钱塘江和与之相连的大海如碧玉一般,远处不时一闪一闪的闪电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清代评论家王文诰谓此句“却是逐日闲坐楼上看潮人语”,确实如此,将山雨欲来之场面描写的淋漓尽致,但又有一种悠然处置之态,不惧不畏直面波涛。
2、“活法”显灵性
吕本中提出:“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 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者。”而在杨万里山水诗中,诗人通过山水自然的外在景观,抒发其内心的意欲,将“活法”运用的更具灵性,用风趣和创新的语言体现出自然的“人情味儿”,人与自然的互动,灵性十足。
用“活法”将个人情感幻融入语言之中,使风趣和创新的语言化成自然的生趣。“稚子相看直笑渠,老夫亦复小卢胡:一鸦飞立钩阑角,——仔细看来还有须!”[3]这首诗看似是打油诗,实则写出自然的生机与灵动,将鸦拟人化与“老夫”相比好似有胡须一样。还有诗“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4]这两句诗犹如孩童戏语,却增添许多趣味,这可谓是“无理之趣”。而“青天何处了?白鸟入空无”[5]则是化用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和黄庭坚的“白鸟去尽青天回”创新前人诗句,都是写白鸟入空,渐渐远去,但杨万里在这里独具匠心表现出另一种“远目随天去”,表现出杨万里的诗歌是集古人之智,却又灵活而生动,又体现出“无理之妙”。
二、“妙喻”与“活法”的共通性
用技法抒情,都体现山水诗中的悠然之感。苏轼“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6]与杨万里“平田涨绿村村麦,嫩水浮红岸岸花”[7]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枕着水波看山俯仰、月徘徊,另一个看村村麦绿,岸岸红花,二人都是处于山水之间怡然自得,体会山水的静谧之美。
用技法阐释禅理,体现出二人对生活的无限感悟。杨万里“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8]和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9]都是于山水之间感悟人生禅理,一个是人生旅途艰难,不仅仅是上山难,下山更难,即创业难守业更难;一个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二者皆体现出丰富的禅理观。
展现自然之生机。苏轼的“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10]与杨万里的“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政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11]都体现自然之生机。一个是将自然之物拟人化,鱼鳖逐人,野荷花盛开。而另一句则独树新意,反驳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秋天亦可以生机盎然,花儿虽然凋谢但是荷花却盛开仍然,将荷叶比作“小钱”如小孩戏称一般,使原本萧索的秋天描绘的趣味无穷。两者都是将自然喻化,使之具有人之感受,展现自然的无限生机。
总而言之,苏轼与杨万里的山水诗各有其特点,一个用“妙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2]书写出人生之豪气,一个用“活法”:“未辨寒泉为秋菊,且将瘦句了梅花”[13]挥洒出人生之灵动。但二人的山水诗却又同有悠然之气,于山水之间探求人生禅理,又于山水之间探寻自然之生趣。二人可谓是曲意相同却独居特色。
注释:
[1]孔凡礼、刘尚荣选注《苏轼诗词选》,《入峡》,中华书局,2005年,第4页.
[2]《苏轼诗词选》,《望海楼》<其二>,第35页.
[3]周汝昌选注《杨万里选集》,《鸦》,中华书局,2013年,第102页.
[4]《杨万里选集》,《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第44页.
[5]《杨万里选集》,《春日六绝句》,第58页.
[6]《苏轼诗词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第33页
[7]《杨万里选集》,《三月三日雨作遣焖十绝句》,第43页.
[8]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9]《苏轼诗词选》,《和子由渑池怀旧》,第8页.
[10]《苏轼诗词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33页.
[11]《杨万里选集》,《秋凉晚步》,第75页.
[12]《苏轼诗词选》,《赠刘景文》,第176页.
[13]《杨万里选集》,《同岳大用甫抚干雪后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四圣观访林和靖故居观鹤听琴得四绝句时去除夕二日》<其二>,第32页.
参考文献:
[1]孔凡礼、刘尚荣选注《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
[2]周汝昌选注《杨万里选集》,中华书局,2013年.
[3]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4]余昌江、余秋凤《苏轼诗歌比喻艺术浅说》,《文教资料》,2011年4月号中旬刊.
[5]程刚《杨万里活法诗的泛生命化特征及其易学思想渊源》,《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