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宇婷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虹影小说的生命叙事,从虹影的成长与其旅英的经历的分析得知,虹影带着个人的生命体验,透过书写自己的故事,借助他人生命故事的反思,解构主流叙事,找到自己故事中生命叙事的意义与自我认同。
关键词:生命叙事;虹影;饥饿;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黑格尔指出,“艺术家必须发出很多的行动,得到过很多的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有能力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特定年代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无疑对虹影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虹影出生于重庆长江南岸的贫民窟,亲历了1960年代的贫穷与饥饿和“文革”十年的狂热与混乱。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私生女”的她,为生理与心理,精神与身体上的饥饿所困,且未受到一个女孩子应得的呵护。为了生存,她只能拼命的攫取极少的营养。苦难的成长经历对虹影的创作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饥饿体验使她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将人物情感书写的极为真切。苦难的生命体验是她笔下女性人格的投射。她把这些体验转化为强烈的生命意识。1990年,虹影旅居英国。内心的离散感与陌生感,促使她回顾自身,开始在异国用母语写作。她将这种身居异乡的痛感融入到她的作品里,书写边缘人的命运。正因她深知身份认同之难,她始终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去关注社会边缘人的生命,来寻求身份认同。虹影的生命成长经历和身居异国的文化视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她的生命体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也是虹影小说生命叙事的重要因素。
“小说的生命叙事正是通过展现个体生命的曲折,艰难的行程来展示生命的受虐和反抗,屈辱和高贵。”虹影正是透过书写来认识自身,同时展现生命的困境,精神的苦痛与命运的无常。
首先,对人们生存困境的探究一直是文学作品表现的重要内容。《饥饿的女儿》中的六六,生于大饥荒的年代,从她出生起,伴随而来的是贫穷、饥饿、痛苦与屈辱。她家八口人挤在重庆南岸贫民窟的房子里,自从父亲受伤致残,母亲担负着一家人的生计。六六面临的生存困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饥饿感受,还有精神上的生存危机,六六不止一次认为自己多余的人?《饥饿的女儿》讲述的是六六一个人的生存困境体验,而《孔雀的叫喊》讲述的是以陈阿姨一家为代表的底层人们。陈阿姨一家在狂热的文革时期,因为背了黑锅他们家被遗忘在小县城里。如今,陈阿姨改嫁,在良县做廉价的劳动,脏乱的居住环境,生病的老伴急需五千元高昂的手术费。他们家不仅分不到拆迁费,儿子陈月明还要被人推上去当枪使,成为反三峡工程的一份子。对于陈阿姨他们而言生存困境无处不在,孔雀的叫喊既是代替他们这样的底层人们发出声音,叙说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更是一种真实的喊叫,是虹影发自个人生命体验的内心喊叫。
正是因为虹影亲历了苦难,也深知苦难的人都是无言的。因此,她通过对六六和陈阿姨一家为代表的底层人们生存困境真实的描写,表现了虹影对人的存在困境和存在状态的关注,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
其次,虹影生性敏感,心思细腻,加之18岁时从母亲那得知自己是私生女的身份,她承受着巨大的打击与精神创伤。这样的精神苦痛,每一丝痛感都深深印在她的心上,因此虹影对精神的苦痛体验书写得极为真切。
《阿难》的主题是追寻。追寻之一,北京女作家受好友苏霏之托,写一本印度之行的书,实为去印度追寻摇滚乐人阿难的踪迹。北京女作家“我”的另一重身份是调查人员,调查具有双重身份的歌手阿难商人黄亚连。实际上,“我”对阿难的感情是矛盾的,阿难是“我”的梦中情人,精神所依,但双重身份又不得不使“我”暗中调查阿难。但当我越接近事实的阿难,“我”就越难以接受曾经有才华的歌手阿难,最终被物欲蒙蔽了心灵。印度之行既是“我”的追寻之旅,也是用恒河之水洗涤“我”精神的苦痛。追寻之二,文本中的阿难年幼丧父亡母,成长过程中一直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当疯狂的文革把他唯一的亲人带走后,他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之后,他走上了重金属音乐的道路,重金属所持有的压抑感是阿难精神上的依靠。阿难为了发行唱片放下了尊严,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他认为先要有足够多的金钱,才能做个自由的艺术家。为了金钱,他变成不择手段的黄亚连。可惜物质与金钱消磨了他所有的创作才华,后期的创作总是有佛教救赎的影子。最终,阿难回到了出生地印度,一路逃亡修行,希望恒河之水能洗去他的所有罪孽,并结束他这一生的生命创伤与精神苦痛。
“我”的精神苦痛是个人的遭际造成了创深痛巨的内伤,“我”把阿难当成自己的精神净土,最终却只能被现实而粉碎所形成的精神伤痛与无助。阿难的精神苦痛源自于现实的理性局限与超前的艺术追求的矛盾所造成的痛苦。他们的精神苦痛又何尝不是虹影自身的生命体验的叙说。
经历过成长之痛与身份认同之难,使虹影擅长写创伤性生命叙事。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用简洁犀利的言辞讲述悲伤的故事,敏感细腻的笔触书写底层人物在苦难年代的坚忍与纯良。既是因为书写他人或自己的故事,是为了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虹影而言,书写就是一间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可以成为心灵的空间、思考的空间、创作的空间。”她总是能置身于现实世界之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中获得真实、复杂、深刻的生命体验。不得不说她每一次生命叙事都是在叩问生命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虹影. 饥饿的女儿[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
[2]邵子华. 小说的生命叙事与人的生命建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