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515073)曾滔 陈璇娟
在产科中,剖宫产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主要对难产患者以及产科合并症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能够挽救产妇以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1]。当前,剖宫产术的使用几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剖宫产术的进行过程中,麻醉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于此,本文将对针内针腰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行剖宫产术患者共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82)和参照组(n=82),在实验组患者中,45例为初产妇,37例为经产妇,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32.2±2.6)岁,最长孕周41周,最短孕周38周;在参照组患者中,48例为初产妇,34例为经产妇,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32.3±3.1)岁,最长孕周40周,最短孕周39周。本次分组的相关流程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其中孕妇的中位年龄、孕周等比较呈现为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剖宫产术,其中实验组患者行针内针单纯腰麻,具体方法如下:①患者采取左侧卧的姿势,进行消毒铺巾处理[2];②选择针内针,25G进行穿刺,穿刺点位于L3~L4的间隔处;③在硬脑膜深部,也就是蛛网膜的下腔位置将2.2毫升,0.5%的布比卡因注入;④将平面调整在T6-8的位置后再行手术治疗。
参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治疗,具体流程如下:①患者采取的姿势与实验组相同,同样常规消毒铺巾;②选取3毫升2%的Lighocaine进行局部麻醉,穿刺的位置同样与实验组一致;③在蛛网膜下腔位置将2毫升0.5%的布比卡因注入,其中硬膜外向头置管为5厘米;④将平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后,置于T6-8,10分钟后再加行5毫升0.5%的左旋布比卡因,然后进行手术治疗。
1.3 疼痛评分标准 分数越高表明痛感越强,其中0分为不同,最高分为10分,表明剧痛。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164例患者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和麻醉起效时间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发生率以及术后腰酸疼痛发生率的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呈现为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VAS评分对比,其中实验组为(3.00±1.04)min,参照组为(3.02±1.05)min,VAS评分比较,实验组为(3.25±1.40),参照组为(3.82±1.38),两组指标对比并不具有显著差异性。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恶心发生率等指标对比,其实验组数据优于参照组患者,详情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指标对比(%)
将胎儿从腹部取出的手术则叫做剖宫产术,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每一位产妇都需要进行剖宫产术治疗,而此种方法更加适用于第二次分娩以及先天异常的产妇患者。在剖宫产手术进行前,需要做好充足的麻醉准备,且麻醉类型多样,如何选择一种有效且让患者满意的则是当前临床医学需要解决的问题[3][4]。针内针单纯麻醉能够对硬膜外麻醉中骶丛阻滞的缺点有所弥补,且在盆腔手术、腿部手术等治疗中,针内针麻醉的效果更加显著[5]。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针内针单纯腰部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评分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性,而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实验组的效果更好。
其中实验组术后恶心发生例数为4例,几率为(4.8%),参照组为12例,几率为14.6%;实验组腰酸发生为0例,参照组为4例(4.8%),两组数据对比,其X2=4.0865。
综上所述,针内针单纯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各有效果,且都能很好地应用于剖宫产术中,但是如何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需要针对产妇的情况来及时更换麻醉方式,从而保证患者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